间质性肺疾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医经典中医治疗肺部感染一例
TUhjnbcbe - 2022/8/29 23:10:00

春日,杏花微雨,

挑几味药材,

瓦罐温火慢煎,满院药香氤氲。

趁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听小编为大家说一说今天的医案——中医治疗肺部感染。

曾大爷今年61岁,因“恶寒、发热伴全身肌肉酸痛”而痛苦万分,生病五天医院中医经典科入院治疗。平时身体状况良好,但在20多年前被诊断“慢性胃窦炎”。

“我是5天前遭凉了,开始是觉得浑身发冷,怕风。后来不断打寒战,又发热,全身肌肉酸痛,还头昏。自己吃了药老不见好,医院输了头孢,依旧没用”曾大爷详细的为医生讲起了自己的病情。

随即,曾大爷通过急诊,来中医经典科入院治疗,中医经典科的医生为他做了详细的检查:

入院查体:

体温:37.3℃,脉搏:86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74mmHg。咽部粘膜未见异常,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右下肺可闻及湿啰音,无胸膜摩擦音。余无阳性体征。

中医四诊:

患者神清,精神状态一般,仍间断寒战、发热,全身肌肉酸痛,头昏,口干、口苦,无咳嗽咳痰,无鼻塞流涕,纳差,心烦,夜寐不安,体重无明显变化,大便偏烂,1次/日,小便不利量少。舌淡黯,苔微*稍腻,脉浮。

辅助检查:

血常规:

白细胞6.21×/L,中性粒细胞比率69.7%,红细胞4.95×/L,血红蛋白g/L,血小板×/L。

胸部CT:右下肺感染。

右肺上叶后段感染。

CRP(C反应蛋白):

.1mg/L(正常值范围:≤10mg/L)

CT检查:

根据检查,医生得出了诊断结果:

中医诊断:发热(太阳少阳合病)。

西医诊断:1、肺部感染2、慢性胃窦炎。

随即开出药方:

1

第一阶段

二诊年12月19日

患者感恶寒、头昏、心烦不适较前稍有减轻,夜间最高体温38.4℃,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未再寒战。纳差,大便偏烂,小便欠利,睡眠尚可。舌淡,苔微*稍腻。脉浮弦。既往大便偏烂,现纳差、恶寒、发热考虑太阳少阳邪气未解,同时夹太阴中土运化不利,继续予以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

三诊年12月20日

患者未再发热,感恶寒、头昏、心烦不适较前减轻。纳差,大便偏烂,小便欠利,睡眠尚可。查体:体温:36.5℃脉搏:85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68mmHg。舌淡,苔微*稍腻。脉浮弦。

治疗上,继续以开太阳、和少阳。患者现舌淡苔薄微*,续予柴胡桂枝汤加减,原方基础上麻*减量,增加乌梅,防宣发太过,予以增加石膏清降阳明,具体方药如下:

四诊年12月21日

患者诉昨日服用中药后汗出,汗稍偏多,感恶寒、头昏明显改善,无心烦不适,未再发热、寒颤。食纳欠佳,大便偏烂,小便欠利,睡眠尚可。查体:体温:36.5℃血压:/71mmHg。舌淡白,苔微*,脉浮。

患者昨日服药后汗出偏多,今日守前方加减:

曾爷爷已3日未再发热,准备出院,后家属考虑再观察一日,当日外出吃晚饭冒风淋雨再次受凉。

2

第二阶段

五诊年12月22日

曾爷爷不慎再次受凉,感恶寒、发热,测得体温38.5℃,后体温逐渐升高至39.1℃。予以冰袋物理降温、补液等对症治疗。中药予柴胡桂枝汤加味治疗,具体方药如下:

上述处理后曾爷爷依旧恶寒、发热明显,伴寒颤,测得体温39.9℃。急查C-反应蛋白(CRP):71.00mg/L。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中性粒细胞比率:83.0%降钙素原正常。患者体温持续维持在38℃以上,本已下降的C反应蛋白又较前升高至.7mg/L,患者发病整个过程白细胞正常,降钙素原正常,考虑病*感染可能性大,但患者复感后病情加重,病程延长,中性粒细胞比率轻度升高,亦不排除合并细菌感染,结合家属意愿,治疗上予以头孢他啶静滴抗感染。后体温波动在38.4℃-39.0℃。

六诊年12月23日

曾爷爷精神萎靡,诉恶寒、发热,感头昏、乏力不适,伴口干、口渴。体温波动在37.7℃-40.0℃。饮食、睡眠差。大小便无明显异常。查体:脉搏:9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63mmHg。舌淡红,苔微*稍腻。脉弦滑。

曾爷爷入院时辨证为太阳证,同时有邪入少阳,予以柴胡桂枝汤后,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现患者发热、恶寒加重,考虑太阳表证祛除未尽,邪入阳明,郁而化热,耗气伤津,故见高热、口渴、口干,治以白虎加人参汤,以清热益气生津,患者服用后,体温无明显降低,考虑患者舌苔微腻,结合重庆地域及发病季节特点,不排除邪气入内化湿,兼并湿热,阻遏气机,气机不畅,故见头昏、乏力,治疗予以清热利湿、益气生津,方以白虎加人参汤+三仁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

石膏辛寒质重,善清透气热,知母苦寒滑润,善泻火滋阴,甘草益气和中,人参益气生津,苦杏仁、豆蔻、薏苡仁行气利湿,大*凉血解*。

七诊年12月24日

曾爷爷夜间烧退,但晨起又感发热、恶寒,体温波动在37.8℃-39.6℃。腹泻2次(水样便)。舌淡黯,苔*腻,脉弦。患者高热、恶寒反复,抗生素治疗已使用72小时,仍未见到明显效果,组织专家会诊,予以甘露消*饮加减,加麻*以解表散寒,加少量石膏、麦冬,以清热、滋阴。

3

第三阶段

八诊年12月26日

曾爷爷精神萎靡,感恶寒、发热,伴寒颤,感头昏、乏力,伴口干苦、口渴,间断身热、心烦,无明显咳嗽、咳痰,无明显咽痛。饮食、睡眠差,腹胀,大便偏稀,不成形,小便无明显异常。昨日至今体温波动在37.3-40.4℃。舌暗红,苔微*稍腻。脉弦滑,偏数。

患者仍有寒颤、发热、恶寒,伴口干苦、口渴,脉弦滑偏数,考虑病属少阳阳明合病,治疗上予以大柴胡汤加味以和少阳、降阳明、开太阳,具体药物如下:

柴胡、*芩清解少阳,大*、枳实、桃仁泻热导滞,泻阳明实热,生姜、半夏和胃降逆,白芍酸敛益阴,大枣甘缓和中,桂枝开太阳使邪有出路。

九诊年12月27日

曾爷爷感发热逐渐好转,轻度恶寒、乏力,未再出现寒颤,精神状态较前改善。无明显头昏不适,无口干、口渴。饮食、睡眠尚可。大便成形,小便正常。监测体温自昨日39.3℃逐步降至36.8℃,后未出现明显波动。舌暗红,苔*稍腻。脉弦滑。

患者服下大柴胡汤后,汗出而热退,本已纳差数日,昨日夜半感饥饿索食,胃口打开;此方中虽有生大*等通降阳明之药,但患者水样稀便反而恢复正常,未再出现恶寒、发热。中医治疗上守前方继用。

十诊月12月30日

患者诉感轻度乏力,未再出现恶寒、发热、寒颤等不适,精神状态较前明显改善。无头昏、头痛,无口干、口渴。饮食、睡眠正常。大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微*。脉弦。病情好转出院。

十一诊年1月6日

患者门诊随访,无发热,恶寒等不适,复查C反应蛋白:4.6mg/L,血常规正常。

舌像变化

12月18日

舌像变化

12月21日

12月23日

12月26日

12月30日

舌像变化

1月6日

体温变化

横着看更加清晰哦

科室简介

医院中医经典科,是重庆市首家中医经典专业临床学科,是医院最具中医特色的科室之一,科室以《*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中医经典理论为学术指导思想,对各名中医经验兼容并蓄诊治多种专科疾病。中医经典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以中医治疗为主的综合科室,科室拥有一支中医经典理论功底扎实、临床经验丰富、技术过硬、医德医风良好的医疗护理团队。科室坚持“中医特色”发展思路,突出中药和各种中医特色疗法的综合运用,中医特色气氛浓厚。科室始终遵循“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突出中医疗法,疗效显著,特色鲜明,深受广大患者好评。

诊室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经典中医治疗肺部感染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