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昨日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间质性肺疾病学术会议的圆满闭幕,美丽的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在短短3天内已经深刻感受到了众多医师们对这场学术盛宴的热情。
主办方老师告诉我们,会议筹备期间就能感受到大家的投稿积极踊跃,投稿论文累计篇,论文发言23篇,壁报交流22篇,电子壁报余篇。会议涵盖内容丰富多彩,紧扣ILD领域热点问题,如:ILD诊疗认识进展、IPF合并肺癌相关治疗争议问题的剖析、新技术在ILD诊疗中的应用、职业/药物相关ILD、CTD相关ILD、基础与转化医学在ILD中应用等。除了专题讲座,ILD学组会前就开始征集典型、疑难ILD病例,会议期间分别以典型病例集锦、疑难病例多学科讨论的方式展现在大家面前。青年医师影像读片交流会是本次会议第一次引入的环节,旨在提高青年医师对ILD的认识水平、鼓励大家投身ILD领域的热情。
3天以来,从这次学术会议上我们能看到的最大特点就是「人气爆棚」。大家没想到过参会人数能多到场场爆满,很多人根本挤不进会场,就在会议室门口、过道站着听、站着记——实际参会代表逾人,邀请专家83位,专题讲座36个。本届学术会议为历届以来参会人数最多。
大会设置36个专题讲座,精彩内容涵盖13场大会报告、23场专题发言,主题突出……大咖领衔主讲,抛砖引玉
本次大会最值得总结的是主会部分,该部分共设置了36个精彩专题讲座,涵盖13个大会报告和23个专题发言。这些报告和专题发言主题突出,内容涉及ILD诊疗认识进展,IPF合并肺癌相关治疗争议问题的剖析,新技术在ILD诊疗中的应用,职业、药物和CTD相关ILD的诊治以及基础与转化医学在ILD中应用等热点领域。许多平时看起来生涩难懂的专业名词、复杂多变的影像图片、千丝万缕的ILD逻辑关系都在多位业界大咖的悉心讲解下拨云见日。有年轻医生表示,这次学习非常重要,讲座设置贴近临床需求,专家们讲解得也非常细致、深入,大家学到很多。
在现场,我们可以看到,本来只能容纳多人的会场,中间过道、两边走廊却有序地站满了听者。记笔记、手机拍照、录像,以及用录音笔全程录制……大家都以不同的方式记录着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罕见病例集锦专场让我最大的获益点是看到了这些病例在哪个关键节点一下子就「柳暗花明」「茅塞顿开」……会场气氛热烈,容纳数百人的会议室座无虚席
典型/罕见病例集锦是ILD学术会议的保留项目,每届会议都会提前从全国各地征集病例。本次会议共征集来自全国不同省市地区不同类型的疑难、罕见病12例,主管医师现场向参会人员进行现场报告,短短几分钟时间,讲者用最精炼的语言向大家讲述在诊断疾病中的宝贵经验。能容纳数百人的会议室仍然座无虚席。
会后,主办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选这些病例分享给大家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医生们在将来面对临床上的各类型间质性肺疾病时,能从中受到一些启发。筛选兼顾各种类型的病例,由中青年医生经手的病例,在这个平台上让他们有机会向大家汇报、展示,把自己在诊断疾病过程中的心得与大家进行分享,也是一种锻炼,为他们建立起了在全国范围互动交流的「大平台」。
一位来自基层的医生表示:典型/罕见病例集锦专场让我最大的获益点是看到了这些病例在哪个关键节点一下子就「柳暗花明」「茅塞顿开」,通过PPT能更直观地看到同道们的诊断思路,尤其是疑难点、复杂点,一层层地给大家点拨开。自己以后遇到类似的病人,一定会想到多种手段去找到这个关键节点。希望以后这样的讲座能经常办,让大家有机会一起探讨、学习。
影像读片环节让我特别兴奋,答对了题很开心,答错了还会有些小沮丧……大会首次设立青年医师影像读片交流会环节,来自全国6个主要区域青年医师代表积极参与
16日下午最受到家欢迎的环节要算大会首次设立的青年医师影像读片交流会环节。这个环节给青年医师提供了非常好的互动机会。华东区、华南区、华西区、华北区、华中区、东北区,这6个来自全国主要区域的青年医师代表一上阵,立即进入了参加竞赛大会的角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6个区的每个参会代表年龄都在40岁以下。会上通过基本的影像展示和临床资料展示,让他们快速做出诊断。大家在现场的反应非常积极,每道题都踊跃抢答。一位参会代表表示:影像读片环节让我特别兴奋,答对了题很开心,答错了还会有些小沮丧……该环节的现场观众最多,有些人挤不进门,就在门口探着头观看。整个病例影像交流会时长约2个多小时,期间没有一个人缺席、离席,只有人不断加入。
主办方告诉我们,该环节的最大好处是鼓励了青年医师的积极性,竞赛的性质能够调动起他们的情绪。这是历来学术会议中所没有的热烈气氛,也是我们第一次做这样的尝试。因为影像读片对于间质性肺疾病的鉴别诊断尤为重要,如何激发起年轻医生的学习兴趣,大会可谓是费尽心思在策划和设计。会后,无论是学员还是学组委员、学会老师,大家都认为这种形式十分可取,给予了充分肯定。
此次学术会议设定的现场展示疑难复杂ILD的多学科讨论环节同样精彩纷呈。因为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多学科讨论,这是间质性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主办方把多学科讨论方式搬到了会议现场,让参加讨论的每位医院来负责讲述病例过程,期间有影像学或病理学专家进行点评。这个模式能很快提高大家对间质性肺疾病的认识和检测。
我们看到,当讲到热点问题时,现场的医生纷纷进行热烈互动,他们都分别针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