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肺疾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指南巡讲河
TUhjnbcbe - 2021/8/1 18:00:00
5月20日,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指南巡讲来到河北省石家庄市,来自河北医大二院PCCM一科主任医师阎锡新担任大会主席。阎锡新教授致辞表示我国40岁以上的人群慢阻肺的发病率高达13.7%,但大众对于这个病的知晓率却很低,加之目前的诊断率低,导致死亡率较高。因此,加强早诊早治和长期管理对慢阻肺防治至关重要,新版指南的修订将会推进我国慢阻肺防诊治水平的提升。大会还邀请到平芬、刘*、王蓓、孙武装专家出席,专家们围绕“慢阻肺相关主题”为参会人员带来了精彩的专题报告。慢阻肺诊疗指南(年修订版)更新要点解读平芬教授对新近发布的指南进行了更新要点解读,他主要从三个方面——慢阻肺疾病诊治指南背景、指南重要更新内容及要点及未被满足的需求和未来展望进行讲解。

平教授指出慢阻肺的诊断与评估应注重早期诊断,肺功能是慢阻肺诊断的金标准,慢阻肺筛查问卷可以用来初步筛查慢阻肺高危人群,结合肺功能检查可提高慢阻肺早期诊断率。

治疗方面,支气管舒张剂是慢阻肺的基础一线治疗治疗药物,结合急性加重史、血嗜酸性粒细胞数值和合并症及并发症等综合考虑何时联合ICS治疗。指南强调联合疗法在稳定期慢阻肺治疗的获益,包括改善肺功能与生活质量、降低未来急性加重风险和死亡率。初始治疗更积极,如:三联吸入治疗可作为D组患者起始治疗的可选方案之一。平教授说慢阻肺领域仍然存在诸多未能满足的需求,需要未来更精准的探索。稳定期慢阻肺优化管理策略刘*教授指出慢阻肺稳定期管理目标是减轻当前症状和降低未来风险,药物治疗慢阻肺患者可改善症状,提升生活质量,降低急性加重风险,坚持长期规律吸入药物。基于我国患者特点和治疗现状,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疗方案。  新版指南将三联药物纳入D组患者初始治疗选择:对于CAT20分同时血EOS≥个/μl的D组患者考虑起始使用三联治疗。非药物干预是稳定期慢阻肺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药物治疗起到协同作用,提高慢阻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吸入装置的正确选择和使用是慢阻肺治疗的关键王蓓教授指出吸入治疗是慢阻肺治疗的主要方式,临床常见吸入装置包括传统pMDI、DPI与SMI。现有吸入装置各有不同优缺点,临床医生可根据不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需求选用合适的吸入装置。创新共悬浮输送技术可使药物稳定、有效输送至大小气道,且可改善小气道病变的重要指标IC。患者吸气能力是选择合适的吸入装置的主要参考标准,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吸入装置的操作性、患者依从性和药物可及性等,同时也应注重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吸入装置操作培训与教育。慢阻肺临床经验分享孙武装教授通过临床实际案例向与会人员分享慢阻肺诊治心得。病例患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既往未用吸入药,因喘息症状重,吸气流速低,经过一个月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用药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夜间可平卧,无憋醒,需后期继续跟进患者情况。孙教授说对于老年人及吸气流速低的患者而言,使用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相较干粉吸入药使用相比,便捷操作,还可连接储物罐使用,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能够有效改善症状及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较好的治疗方案。

大会最后,阎锡新教授总结道,对慢阻肺应做到“早诊早治”,从而及早地挽救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延缓疾病进展。慢阻肺患者的治疗方法以吸入疗法为主,对于慢阻肺患者而言,掌握正确的吸入治疗方法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此外,临床医生要对患者进行吸气能力评估,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装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指南巡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