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年龄是最大的*素,是人衰老的根本原因。但是,却总有一小部分人,可以逆生长。又有人说,基因决定一切,但基因只是图纸,能否长出图纸中的样子,则需要生长环境的塑造。
中西方的健康养生文化,在表现形式上有很大差异,但在本质内核上,却是一样的。这是因为,不管你是住在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不论你是何种肤色,也不论何种食物结构,身体需要的最基础的东西,都是食物、水和空气。
初中化学教材上的化学方程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早已告诉了我们答案,身体需要葡萄糖、氧气和水分,才能生产出能量。体内的这三样东西,分别来自于体外的食物、水和空气。
食物、水和空气,在为人体带来能量的同时,也对人体内环境产生影响,也对人体细胞带来改变。慢性食物过敏,慢性轻度缺氧,长期慢性缺水,是身体失去健康的生理原因。而慢性心理紧张,是身体不健康的心理原因。心理和生理相互影响。慢性的,通常是看不见的,也很难感受到,极容易被忽略。
慢性食物过敏
慢性食物过敏,又叫积食,中西方的叫法不同,意思一样。中医还有脾是生痰之源,痰是百病之源的说法。身体加工食物、水和空气,在肠胃和肺中进行,会产生初级废物,就是大便、小便和呼出的气。这些初级废物,没有进入身体循环,就直接排了出去。
食物、水和空气,经过身体的加工,变成了营养分子、水分子和氧气分子,这三样东西参与全身循环,在生产出能量的同时,会产生次级废物。这个次级废物,全身各处都有,主要储存于淋巴液和间质中。中医将这个废物称为痰,淋巴和间质归属脾土,所以说脾是生痰之源。
根据功能医学的研究,慢性食物过敏,从营养成分上看,主要是蛋白质过敏。常见的如牛奶中的酪蛋白,面粉中的面筋蛋白,和鸡蛋中的卵清蛋白等,大部分食物中的蛋白质,都会引起慢性过敏。有人说,食物是人体最大的入侵者,此话很有道理。人类血型的进化,跟逐渐演变的食物结构,有直接的关系。
中国的食物养生,以素食为纲,少素多荤,这其实就有避免蛋白过敏的作用。调理疾病时,有时会辟谷、断食,不但不吃荤食,连主食都要停掉,这在节约身体自有能量的同时,也暂时避免了新的食物过敏。
慢性食物过敏,积食生痰,是导致身体内环境里,堆积废物*素,引发各种疾病的重要原因。调理积食,中西方的思路大体一致,但又略有区别。一致的地方在于,都注重换食和断食,区别的地方在于,中医还讲究治痰首治气。当然,国外的冥想,呼吸养生,也是在补气。
慢性轻度缺氧
癌细胞,是正常细胞为求生存,不断提升生存能力,以致连续几代发生基因突变,并且突变基因最终得以保留的,细胞的终极形态。这看似是进化,其实是回到了最初。有科学家,将癌细胞的出现,称为细胞的返祖现象。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原因是癌细胞是无氧呼吸,而单细胞的始祖,都是无氧呼吸。
细胞和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用氧能力的提升。但这个提升,始终受限于其生存的环境。即便是现在的陆地环境,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也只占到20%左右。为什么氧气这么重要呢,这可能是因为,在葡萄糖、水和氧气这能量三要素中,只有氧气是气体,它的效率最高,废物最少。化学常识是,燃料与氧气混合越充分,生产的能量就越多。而生命能量,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人体的细胞,其实仍然是生存在水环境中,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极低,所以氧气的运输,是极其困难的,只能结合在红细胞的血红蛋白上,统一的集中运输。人体的毛细血管,内部直径与红细胞大小相当,所以毛细血管,单次只能容纳一个红细胞通过,这意味着氧气输送,并不那么轻松,人体轻度缺氧的情况,其实非常普遍。
当慢性缺氧的情况,长期得不到改善,体细胞生产能量的方式,更多的依赖于无氧呼吸和糖酵解时,身体的能量,会越来越少,而酸性废物,会越来越多。能量少,而废物多,身体自调能力下降,人就会从健康变成亚健康,再到疾病以致大病。呼吸,之所以能成为养生共法,跟这个关系很大。
长期慢性缺水
从婴幼儿到成年人,再到老人,人体内的水分,含量会越来越低,小孩很水灵,老人很干枯。水为什么这么重要,从其本身的特性来看,它在自己循环回收利用的同时,也能带来能量的循环利用。液态水受热,会变成气态水,气态水遇冷,又会变成液态水。人的体温之所以能恒定,动力来源于心脏的跳动,而体温的均匀分布,则来源于遍布全身的水气。生活中常用的暖气,有两种类型,分别是水暖和气暖,这种供暖的效率,远远不及人的体温调节机制。
从水的生理作用看,非常的强大。体内一切物质,能够发生作用的前提,都是溶解在水中,体内的一切生化反应,都是水解反应。《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不争是它的品德,只有品德而没有能力,不足以称为上善。善利万物,正是它的能力。
中医五行相克理论,有一个是水克火,很有道理。水不足以克火,就是能量物质过多,而水过少,以致这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下降,进而引发的水解反应不充分,产生过多的氧化自由基,从而引发炎症。炎是两个火,就是火多了,水少了。
我们国家的饮食结构,以五谷杂粮为主食,食物的热量系数,与西方国家的相比,要低很多。这可能意味着,西方国家的人,需要更多的饮水。有这样不同的背景,所以临床上用水治病的模式,首先出现在美国,也就不怎么奇怪了。我国古代的养生人士,虽然并未提到补水,但却提倡咽津液,吞唾液,认为这是极好的物质,这可能是对身体的用水,有较高的认识。现在十人九湿,不适合喝太多水,但像这样利用身体自有的水补水,是不太可能引发湿气的。
此外,我国养生向来注重养肾,而肾主水。人老肾先衰,肾衰了,肾循环加工水的能力下降,人体的水就会越来越少,肾管理的水中,藏有营养能量精华。也就是说,养肾,其实就能节约水,节约能量。从这些理论中看出,中国历代养生,虽然没有提倡补水,但却对水的认识,非常深刻,循环利用体内的水,远比用喝水来补水,效率更高,也更节约。在实际治病过程中,中药的汤剂,其实也是补水的一种思路。
慢性心理紧张
慢性心理紧张,这个致病因素,不是生理维度的,但它却严重影响着生理。所以的情绪和压力,都是一种心理紧张,这种心理上的紧张,会带来生理上的紧张。越健康的人,心理越松,身体也越松,越柔软。
人的身体,生来是很柔软的,你看初生的婴儿,柔弱无骨。为什么这么柔呢,因为有很多的水和很多的气。随着年龄的长大,水慢慢的丢失,气也逐渐的逸散,人的身体变得越来越硬。除开肌肉的因素外,人的身体越硬,就越不健康。这是一种后天的规律,修行家总提倡后天返先天,让身体内有更多的气,是重要的原因。练气的过程中,身体会出现节节松动的情况,僵硬的身体,也会变得柔软。
因为体内是有气的,所以身体一紧张,会有更多的气流失。很多人说,感觉身体进气少出气多,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身体是紧的,气更容易出去,进来则很困难。人体并不是实心的,有很多空腔结构,细胞之间也是有大量缝隙的,血管的血液,也不是充满整个血管。现在医学上,只知道血压而不知道气压,这是不全面的。很多人认为,中医摸脉不科学,实际上好的中医,既摸血脉,也摸气脉。
气的丢失,是自然的生理现象,就像是轮胎或气球,其实一直在缓慢漏气,肉眼看不见而已,只要时间一长,这些气慢慢就会漏完,此时人的寿命也就截止了。心理的紧张,会加速这一过程。心理紧张越多,气也漏的越快,人的身体会越来越硬,体内的各种空间,包括血管空间都会压缩,所以才会出现各种堵塞。我国古代养生人士认为,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将气补放在了更高的级别,就是这个原因。补气,可以让身体放松。真正的放松,身体自然能补气,所以有句话是,放松不用精,气自成。
大方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