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5日,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神经肌病与电生理学组年第一季度学术沙龙会圆满召开。本次会议采取线上直播方式与业界各位同仁如期相见,为众多致力于神经肌肉疾病诊疗研究的医生带来了一场有关炎性肌病的知识普及。
会议伊始,来自医院神经内科的卢家红教授对各位专家和线上与会人员表达了热烈欢迎,并对会议议程做了简要的介绍。
来自医院神经内科的朱雯华教授进行了《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的诊治进展》的分享,朱教授首先从一个精彩的病例讲起,梳理了HMGCR阳性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IMNM)的诊断思路。随后朱教授介绍了肌炎的诊断标准和SRP抗体阳性IMNM的特征,并与Jo-1抗体+肌炎、皮肌炎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进行了对比。接着她对比了SRP抗体阳性和HMGCR抗体阳性IMNM的临床特点。最后朱教授对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的治疗原则进行了总结,强调了SRP抗体和HMGCR抗体的特异性,以及基因诊断不明的肌营养不良患者筛查HMGCR抗体的重要性。
来自上海医院肾脏风湿免疫科的郝胜教授进行了《幼年皮肌炎的临床特征》的分享,郝教授首先介绍了特发性炎性肌病(IIM)分类和幼年皮肌炎(JDM)概况,接着郝教授对JDM的典型临床特点进行了总结,从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肌电图和肌肉活检病理不同角度介绍了JDM的临床特征。最后郝教授通过几个特殊病例分享了JDM的诊治思路,并强调了多学科合作对于JDM诊疗的重要意义。
来自医院皮肤科的骆肖群教授进行了《皮肌炎与硬皮病的皮肤损害与治疗》的分享,骆教授首先对临床无肌病性皮肌炎(C-ADM)的临床特点进行了总结,接着骆教授通过多个典型的case对C-ADM的临床诊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骆教授对硬皮病的分类进行了概述,并对系统性硬皮病和多发性硬皮病的临床特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医院呼吸内科的蔡后荣教授进行了《间质性肺疾病与炎性肌病》的分享,蔡教授首先介绍了间质性肺疾病(ILD)的概况,随后他对肌炎的分类和肌炎特异性抗体发现的历程进行了阐述,并强调了肌炎抗体筛查在ILD临床诊断的价值。最后,蔡教授对呼吸科就诊的肌炎-ILD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总结,呼吁相关专业组织和团体牵头组织前瞻性多中心、对照临床研究,为PM/DM-ILD患者及时诊断和精准的治疗提供帮助。
来自上海医院风湿科的叶霜教授带来了《一种特殊类型的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的分享。叶教授首先介绍了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的两个突出特征:抗RNA合成酶自身抗体阳性和以发热为代表的全身炎症反应。随后叶教授通过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对这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进行了详细分类,同时比较了Jo-1和PL-7阳性的ASSASSIN患者的治疗方案及疗效。最后叶教授从主要症状、起病方式、血清学等方面对ASSASSIN的临床特点进行了总结,为临床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的诊治提供了重要参考。
来自上海医院风湿科的徐雯雯医生带来了一例精彩的“多肌炎”案例分享,并进一步提出针对临床不典型CK反复升高,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疗应答欠佳,炎性肌病诊断存疑的患者,应进行多种疾病鉴别诊断;肌肉病理活检、免疫组化分析及相关的基因检测有助于发现可能隐藏于自身免疫背后的沉默真相。
来自上海交通大医院神经内科的王泽医生带来了一例精彩的肌炎病例分享,从一位四肢无力4月的中年女性讲起,详细介绍了患者的诊断经过和治疗选择,为临床肌炎患者处理提供了较好的诊疗思路。
学术沙龙的最后,赵重波教授进行了总结,对受邀讲者的充分准备和精彩分享表达了深深的感谢,并提出希望进一步加强多学科融合的希冀。本次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神经肌病与电生理学组年第一季度学术沙龙会圆满召开,相信下次的学术沙龙活动会带来更多的精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