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严重纤维化
正等待做肺移植手术期间
又查出食管癌
怎么办?
近日,医院胸外科、麻醉科等专家携手,成功为一例食管癌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行微创食管癌切除手术。
陈老汉今年68岁,肺间质纤维化10多年,肺部霉菌感染,医院就诊,专家均建议他做肺移植手术。前不久,就在陈老汉等待肺源期间,做体检时发现食管占位,胃镜检查提示食管双源癌,分别是食管23厘米处鳞状细胞癌、30厘米处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
陈老汉多方求诊,均因肺功能差被拒绝,建议其先行肺移植手术。
肺间质纤维化
经人介绍,陈老汉慕名来到医院胸外科,找到副院长、胸外科主任李印。
因病情特殊,李印副院长组织胸外科、麻醉科、重症医学、心内科、呼吸内科以及内分泌科进行多学科会诊。李印认为,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相比传统开胸手术,对肺功能的损害已经明显降低,加上术中精细操作,尽量缩短胸腔手术操作时间会最大程度的减轻因手术造成的呼吸功能降低。另外,患者食管癌病变较早,各项检查提示纵隔内淋巴结无转移,也为缩短胸腔内手术时间创造条件,建议行胸腹腔镜微创食管癌根治术。
麻醉科主任卢锡华则认为,患者虽然肺间质纤维化,肺功能较差,且合并冠心病,有出现术中低氧血症、术后肺炎、甚至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可能性。但结合患者多次血气分析结果和日常活动情况,判断麻醉风险虽大但没有绝对麻醉禁忌。为了手术中气道管理安全,决定采用单腔气管插管麻醉,减轻对气道的损伤。
重症医学科、呼吸科、心内科以及内分泌科的专家也纷纷为围手术期的处理提出了宝贵意见,最终制定了完善详尽的手术、麻醉以及围手术期管理方案。
手术当天,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应用精确的麻醉诱导方案避免血压波动,术中应用小潮气量联合低peep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保护肺功能。应用中心静脉压、动脉压监测和最新的微截流监测技术来指导液体治疗,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在麻醉科团队的保驾护航下,患者术中呼吸、循环稳定。
李印副院长带领手术团队进入胸腔后,动作娴熟,完成胸腔食管的游离和淋巴结清扫,仅40分钟完成胸腔部分操作,为患者术后的康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术后按照胸外科食管癌快速康复外科模式为患者制定术后管理计划,经过精细护理,患者很快从重症监护科转回普通病房。目前对患者进行随访,患者一般状态良好,呼吸功能平稳。
该患者的成功救治,突破常规食管癌手术对心肺功能的限制,使更多的食管癌患者受益,体现了胸外科、麻醉科和重症监护室的团结协作,是多学科协作的成果。
李印
医院副院长、胸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英国皇家外科学院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英国食管癌微创外科国家培训项目首席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中青年科技专家、河南省“”人才。擅长肺癌、食管癌、贲门癌、胸腺肿瘤等胸部良恶性肿瘤的常规外科诊疗、微创治疗,以及多学科综合治疗。兼任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食管外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胸外科肺癌协作组中西部主席,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微创胸外科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肺癌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食管疾病学组委员,大中华胸腔镜发展及推动委员会培训专家等
卢锡华
医院麻醉科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麻醉与镇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有扎实的麻醉专业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老年及复杂危重患者的临床麻醉,对心肺复苏和脏器保护有很深的造诣。发表中华及核心期刊文章二十余篇,获省级科技成果奖三项。主持省科技厅、教育厅、卫计委科研项目各一项。
胸外科、麻醉科供稿
审核:庞红卫编辑王晓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