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细支气管炎
大纲
(1)病因和发病机制(了解)
(2)临床表现(熟悉)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了解)
(4)诊断与鉴别诊断(熟悉)
(5)治疗(熟悉)
01病因和发病机制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病因至今不明,发病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遗传因素、慢性气道炎症与免疫免疫系统异常、感染。
02临床表现症状:隐袭缓慢发病,多见于40~50岁的成年人,常见三大症状为咳嗽、咳痰及活动时气短;常有鼻塞、流脓性鼻涕、嗅觉减退等慢性鼻炎的症状。
体征:肺部听诊多双下肺间断性湿啰音,有时可闻及干啰音或捻发音。
03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快、冷凝集试验阳性。
2.胸部X线片两肺弥漫散在的颗粒样结节状阴影。
3.CT见小叶中心性高密度影,细支气管扩张和“树芽征”等。晚期可见双肺弥漫性支气管扩张,双下肺及周围显著。
4.鼻窦影像学鼻窦华氏位X线表现为粘膜增厚、窦腔密度增高、液气平面;鼻窦CT表现为鼻窦或鼻道窦口复合体黏膜改变。
5.肺功能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FEV1降低,是本病的特征。
04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
在DPB高发地区,具备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胸部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检查等即可作出临床诊断。对于可疑病例可行开胸肺活检确诊。
2.鉴别诊断
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粟粒性肺结核、间质性肺疾病、囊性纤维化等向鉴别。
05治疗长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初期~mg/d口服,治疗6个月以上。停药后复发者,在使用仍有效。如发生耐药或*副作用,可用克拉霉素或罗红霉素。并发肺部感染,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应进行相应的抗感染和对症治疗。
戳“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