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肺疾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意义
TUhjnbcbe - 2020/12/24 18:32:00

COPD是全球主要死因疾病。COPD死亡约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5%。其中超过90%的COPD死亡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由于烟草和生物燃料的持续使用以及人口老龄化,在许多高收入国家和发展中国家COPD患病水平持续上升,造成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增加。在我国,COPD也是居民主要死因,年全国死因监测数据显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第4位死因疾病,而COPD所占比例超过90%。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增长与老龄化的进程,以及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在不能有效控制COPD危险因素,如烟草烟雾、职业粉尘与有害气体、生物燃料暴露等颗粒物暴露的情况下,COPD发病、患病水平可能会持续上升。

然而,我国全人群COPD发病率、患病率数据也非常有限。20世纪90年代初程显声等在3省农村地区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5岁人群COPD患病率为3.0%(男性4.2%,女性1.8%)。-年,Zhong等在7省(直辖市)开展的COPD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了我国≥40岁人群患病率(8.2%,男性12.4%,女性5.1%)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包鹤龄等运用Meta分析方法对-年中国≥40岁人群COPD患病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患病率为9.9%,近20年呈缓慢上升趋势。我国已有的COPD患病率流行病学调查在抽样方法、诊断方法、诊断标准等存在差异,且这些研究调查数据难以连续、动态地反映我国COPD患病情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流行和变化趋势。年在中央转移支付重大公共卫生专项支持下,启动了国家COPD监测项目——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项目,覆盖中国31个省份个监测县(区)的≥40岁常住居民,每5年开展一次现场调查。通过COPD监测,制定了统一的COPD患病监测现场调查方法与内容,监测结果为准确掌握中国≥40岁居民中COPD患病及其相关因素的流行情况与变化趋势,制定国家COPD防控*策,评估防控效果提供了全国性科学数据。同时也为我国建立COPD综合监测系统以及专业的COPD监测与防控队伍奠定了基础。

本次COPD监测调查参考国内外相关技术指南与COPD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相关研究调查,设计制定了统一、科学的监测方法与内容。采用严格的全国代表性抽样方法;确定了对所有调查对象实施舒张试验前后肺功能检查的COPD患病率调查方法;明确了采用COPD全球创议(GlobalInitiativeforChronicObstructiveLungDisease,GOLD)推荐的COPD流行病学定义,即通过合格的肺功能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后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0.7确定为存在持续的气流受限,诊断为COPD;确定了按照美国胸科协会(TheAmericanThoracicSociety,ATS)肺功能测试流程与质量控制标准进行严格的肺功能现场操作质控和评级质控方法;统一现场调查工具和便携式肺功能检查仪;采用传输、在线质控反馈的电子化信息采集和管理系统,为提高监测效率,获得客观、高质量的监测数据提供了保障。本期重点号文章"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内容与方法概述"对COPD监测的目的、对象、抽样方法、监测内容与方法、诊断方法与标准、质量控制以及统计分析方法等进行了简要介绍,为我国COPD监测方法与内容提供了较为详实的参考。

监测获得了具有国家代表性的人群COPD患病率及其主要危险因素暴露率数据。COPD患病率结果近期在柳叶刀呼吸医学杂志上发表,我国≥40岁人群COPD患病率为13.6%(男性19.0%,女性8.1%),较-年调查结果(8.2%)明显增加,COPD仍然是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需要尽快采取措施降低其所造成的疾病负担;另外,调查结果还显示COPD患病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吸烟、生物燃料暴露、职业粉尘和有害气体及颗粒物暴露等与COPD患病有关。

相关危险因素暴露状况也是COPD监测的重点。COPD的发生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经过复杂的相互作用导致的结果。年龄、性别、社会经济状况、肺生长发育、颗粒物暴露、哮喘、气道高反应性、慢性支气管炎、感染、遗传基因等因素均影响COPD发生与发展。年龄越大、男性、社会经济水平低的人群,COPD的流行率和疾病负担处于较高水平。但近期更多发达国家的研究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的COPD发生风险相当,可能反映了吸烟模式的改变。

颗粒物暴露是COPD发生的重要原因。本期重点号文章仅对COPD主要危险因素——颗粒物暴露现状进行了报告。烟草烟雾暴露是最重要的颗粒物暴露途径,也是目前公认的最常见的导致COPD的危险因素,吸烟和二手烟暴露均会增加颗粒物和有害气体的吸入从而增加COPD发生风险。本期重点号文章"年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现状调查"]和"年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二手烟暴露状况分析"对我国≥40岁人群烟草烟雾暴露状况进行了分析,为人群特别是高危人群的COPD防控措施与效果提供依据。职业颗粒物暴露是COPD的一个危险因素,包括农业、矿业、工业等职业有机和无机粉尘、化学物质和烟雾暴露,其对COPD患病的影响常常被低估。本期重点号对≥40岁人群粉尘和/或有害气体暴露流行状况及其防护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该人群粉尘和/或有害气体暴露率较高,采取防护措施比例较低,提示职业粉尘和有*有害气体等颗粒物暴露的预防是COPD防控的重点。家庭使用木材、动物粪便、农作物残梗等污染燃料取暖和烹饪,可能造成较高水平的室内空气颗粒物污染,从而增加COPD发生的风险,在通风条件较差的室内燃烧生物燃料进行取暖和烹饪是导致COPD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期重点号文章"年中国40岁及以上居民家庭污染燃料使用状况分析"和"年中国40岁及以上女性人群烹饪生物燃料暴露状况"分别对家庭使用污染燃料和女性烹饪时生物燃料暴露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居民家庭普遍使用污染燃料,女性生物燃料暴露水平较高,西部农村女性生物燃料暴露率超过六成,生物燃料和煤等污染燃料的暴露控制不容忽视。

COPD监测调查收集了人群的肺功能检查、COPD知识知晓状况信息,以了解人群对肺功能检查服务的利用水平以及大众对COPD的认知状况,为更好地开展COPD综合防控提供依据。肺功能检查是检测气流受限最为客观、重复性最好的指标,且无创伤,是诊断COPD的金标准,是评价肺功能、早期发现COPD、提供个体化评估和干预的必要手段。肺功能检查率既反映了人群对肺功能检查服务的利用水平,又反映了COPD患者诊断发现水平,是评价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综合防控的重要指标。《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年)》将≥40岁人群肺功能检查率纳入评估指标并设定了具体目标。GOLD推荐对有慢性呼吸道症状、有危险因素接触史者进行肺功能检查,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COPD早期识别和肺功能检查能力,以提高COPD诊断水平。提高人群特别是高危人群的肺功能检查率是提高COPD早期诊断水平、有效开展COPD防控的关键点。本期重点号文章对我国≥40岁人群既往肺功能检查率进行了分析,发现该人群的肺功能检查率极低,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如在高危人群和职业人群中开展肺功能检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COPD诊疗水平,实行高危人群肺功能筛查首诊机制,将肺功能检查项目纳入≥40岁人群常规体检等,不断提高肺功能检查水平;还对我国≥40岁人群中COPD高危人群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为在≥40岁人群中开展肺功能筛查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重点号对我国≥40岁人群的COPD知识知晓水平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居民对COPD的名称知晓和知识知晓水平均极低,迫切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居民的COPD相关防治知识。

重点号系列研究发现,我国≥40岁人群COPD相关危险因素颗粒物暴露普遍流行,多数≥40岁人群有COPD危险因素暴露或有COPD相关症状,大众对COPD认知严重不足,人群肺功能检查水平极低,我国COPD防控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通过年COPD监测调查的开展,初步在全国监测地区建立了一支以疾病预防工作人员为主体实施,临床医生为技术支持,双方密切合作的COPD监测与防控专业队伍,COPD监测工作推动了全国以COPD为主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控工作的开展,也为全国疾病预防系统培养慢性呼吸疾病防控队伍奠定了基础。从年COPD监测来看,监测数据较好地反映了国家整体水平,但由于各省监测点数量少、样本少,监测数据尚不能稳定地反映各省的COPD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水平,不能满足各省精准防控的需求,应全面加强COPD人群监测范围,使监测地区具有国家和省代表性,并不断完善COPD综合监测体系。同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不断完善监测内容,以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全国和各省开展COPD防控工作,积极探索新的监测技术与方法,不断提高监测效率。在COPD监测基础上,探索COPD综合监测模式,完善综合监测评估体系,推动国家慢性病防治示范区开展COPD患者登记、随访管理等综合监测,并逐步扩展。

综上所述,通过监测不仅可以掌握我国人群COPD患病水平、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了解人群对COPD疾病的认识水平以及对肺功能检查等服务利用状况,为制定国家COPD防控*策,评估防控效果提供科学数据;也为我国建立COPD综合监测系统与防控队伍打下了基础;COPD监测成为了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开展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预防的一个切入点,将推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控工作的发展。

此篇文章属于转载文章,来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订阅号若有侵权或转载限制请联系我们(或在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