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中心研究室负责人谭小林表示,很多人甚至是部分医师对于该疾病的认识仍存在误区,导致我国阿尔茨海默病
就诊率和治疗率非常低。
阿尔茨海默病是什么?常见的阿尔茨海默病认知误区有哪些?又如何预防?听听专家怎么说。
阿尔茨海默病是什么?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晚发性痴呆。65岁以上老人,每超过5岁,发病率翻一倍。85岁以上老龄人口,已经达到三分之一。
危险因素在人的一生中皆存在,不同生命阶段,有不同的重要危险因素。年龄大了,家族成员中有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等)已患阿尔茨海默病,患有疾病,包括但不限于甲状腺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癫痫等,都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公众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总体认识不足。目前现状是,认知程度低,就诊率低,接受治疗比例更低,仅5%在接受治疗。85%的患者家庭认为老人记忆下降是自然衰老过程,没有必要治疗,从而延误就诊。提高全社会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改善患者的社交和生活环境,让患者拥有尊严的、有质量的生活,刻不容缓。阿尔茨海默病是不可逆的,早发现早治疗的效果远远大于后期发现和治疗的。
常见的阿尔茨海默病认知误区有哪些?
大多数家属认为,老年人岁数大了,记忆力减退是很自然的事情,无法保持头脑敏锐,这很正常,很多家属都是等患者病情严重了才会陪同就医。有的家属会认为,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病一样,去医院吃吃药、打打针就好了。也有不少家属会问,治疗1个月了,还是没效果,是否诊断错误,服药还有效吗?其实,医院治疗,也需要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家庭护理非常重要。并且,治疗是个长期的过程,除了药物,还需要康复锻炼、合理饮食、压力管理等健脑生活方式才能恢复部分功能。
阿尔茨海默病可以根治吗?会影响寿命吗?
我们无法规避衰老,现阶段也无法根治阿尔茨海默病。但是,我们完全可以给予老人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更有尊严、更加体面地度过这段“最长情的告别”。阿尔茨海默病最后都表现为失能和失智。晚期表现为进行性认知障碍和精神行为症状加重,进而表现情感淡漠,哭笑无常,言语能力丧失,以致不能完成简单生活事项,逐渐丧失行为能力,终日卧床。晚期常并发全身系统性疾病,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疮、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者危及生命。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来说,仅仅安慰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更多的照护资源,提高家庭的照护能力。
阿尔茨海默病的精神行为症状是导致患者入院治疗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因其拒绝照料,管理困难,明显加重家属的照料负担。目前的抗痴呆药能够获得30-40%的疗效。经过专业医生的风险收益评估,积极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也能延缓痴呆发展的进程。
阿尔茨海默病如何预防?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大部分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就可以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例如,避免脑外伤,远离烟酒,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锻炼身体、良好的心境、脑力活动、亲友间的交往等,都有助于防止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对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应用维生素B或叶酸治疗是最有希望的阿尔茨海默病预防措施。
阿尔茨海默病预防指南建议:
65岁以上人群应保持体重指数在一定范围内,不宜太瘦;
多从事认知活动,如阅读、下棋等刺激性脑力活动;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罹患糖尿病,对于糖尿病患者应密切监测其认知功能减退情况;
保护头部,避免外伤;
65岁以下人群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罹患高血压;
避免直立性低血压发生,对于直立性低血压患者,应密切监测其认知功能状态;
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对已有抑郁症状的患者,应密切监测其认知功能状态;
放松心情,平时避免过度紧张;
早年应尽可能多地接受教育;
定期检测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李道国)
来源: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