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系疾病总结
本期为大家献上一期《中医内科学》肺系疾病复习纲目。田德禄主编的内科学上,以肺为病变中心的疾病主要有:感冒、咳嗽、哮病、喘病、肺痈、肺胀、肺痨七个。
就病变的严重程度而言,感冒最轻,仅仅是肺卫失和,以肺胀为最重,肺胀是多种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最终状态,会出现咳、喘、痰、悸、肿、绀、热、血、昏、脱等表现。
肺痨则相当于西医肺结核,古代中医不知道结核杆菌,认为本病是因为正虚感染痨虫发病,症状表现里有典型的阴虚表现,诸如骨蒸、潮热、自汗、盗汗、咳嗽咯血,此外本病患者多具有先天不足、身体消瘦,本病还可互相染易,也是非常典型。也有因为肺痨而导致肺痿,我虽然还没有正式上临床,却在病房见习时候恰遇一82岁老人,7岁即感染肺结核,导致左肺不用,但是经治疗生活一直不受影响,直到82岁才因为肺换气不足,发生酸中*住院。
咳嗽、哮病、喘病其实都是内伤外感因素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不利的表现,三者中病情最轻的是咳嗽,咳、喘、哮三病皆会出现咳嗽,区别在于咳嗽只出现咳嗽,不会哮也不会喘,喘病既出现咳嗽,又出现喘息,哮病则既咳嗽,又喘,更重要的是,还哮鸣有声!这也是一般书上对于咳嗽、喘病、哮病的鉴别要点,诸如: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但是这对于更深刻的理解这三个病的发病是不够的,我在这里引入三句古人的话,或许可以启发大家:
一: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赙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
二:肺以清阳上升之气,居五脏之上,通荣卫,合阴阳,升降往来,无过不及,六淫七情之所感伤,饱食动作,脏气不和,呼吸之息,不得宣畅而为喘急。亦有脾肾俱虚,体弱之人,皆能发喘。又或调摄失宜,为风寒暑湿邪气相干,则肺气胀满,发而为喘。又因痰气皆能令人发喘。治疗之法,当究其源。如感邪气则驱散之,气郁即调顺之,脾肾虚者温理之,又当于各类而求。
三: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
从上面三句话可以看出,虽然说咳喘哮临床表现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咳喘哮的发病原因真是极其相像,不外乎一内一外,之所以出现不同的表现,重在哮病是素体膈有胶固之痰,喘病特点在于一个“虚”字,除了肺之外多了一个肾,也只有喘病会出现喘脱,咳嗽则既没有胶固之痰,也没有明显之虚!
至于肺痈,我认为是最有特点的一个病,咳嗽胸痛就不说了,咳唾腥臭脓痰除了肺痈其他六种病都没有,所以,一定是最典型的。但是,肺痈也并非那么简单,在分证论治里面,肺痈分为四型,即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时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的典型表现只出现在溃脓期,那么,初期和成痈期怎么判断这个病就是肺痈?课本中对于肺痈初期的表现描述,就是在银翘散的适应症里面加了一个胸痛,恐怕临床上实在是难以判断。
上面所述是各个病症在含以上的区别以及一些临床表现的不同,在临床实际应用时候,除去肺痈不用辨别寒热,一定是热*炽盛,肺痨只有阴虚和阴虚火旺之区别,其他五病都要首先辨别寒热。寒热的判断主要有辨舌、辨脉、辨痰、辨二便以及患者的自体感觉等。
病名
寒
热
感冒
荆防败*散
银翘散
咳嗽
三坳汤合止嗽散
桑菊饮
哮病
射干麻*汤
定喘汤
喘病
麻*汤
桑白皮汤
肺胀
小青龙汤
越婢加半夏汤
寒热之后,就是虚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肺虚玉屏风,脾虚六君子,肾虚肾气丸,阳虚真武汤,阴虚月华丸,阴阳俱虚,补天大造,痰湿作祟,麻杏二三,肝火横逆,五磨黛蛤,诸热痰火,斟酌清泻,大痰老痰,无情涤之!
下面则是具体的知识点:
病名
定义
感冒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或时行疫*,引起肺卫失和,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疾病。
咳嗽
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咯痰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历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
哮病
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痰气搏击所引起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至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
喘病
喘病是指由于外感或内伤,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气无所主,肾失摄纳,以致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
肺痈
肺痈是指由于热*瘀结于肺,以致肺叶生疮,肉败血腐,形成脓疡,以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痰,甚则咯吐脓血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肺胀
肺胀是指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肺管不利,气道不畅,肺气壅滞,胸膺胀满为病理改变,以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胸闷如塞,或唇甲紫绀,心悸浮肿,甚至出现昏迷,喘脱为临床特征的病证。
肺痨
肺痨是一种由于正气虚弱,感染痨虫,侵蚀肺脏所致的,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
病名
病因
病机
感冒
正气与邪气两方面
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咳嗽
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
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迫于气道
哮病
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
痰阻气道,肺失肃降,痰气搏击
喘病
外感或内伤
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肾失纳气,气无所主
肺痈
热*瘀结于肺
肺叶生疮,肉败血腐,形成脓疡
肺胀
久病肺虚,痰瘀潴留,每因复感外邪诱发
肺之体用俱损,呼吸机能错乱,气壅于胸,滞留于肺,痰瘀阻结肺管气道
肺痨
一为感染痨虫,一为正气虚弱
正气虚弱,感染痨虫,侵蚀肺脏
病名
分证
论治
方歌
感冒
风寒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败*散
人参败*草苓芎,柴前独羌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风热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方药: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医,竹叶荆牛薄荷豉,甘柑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
暑湿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
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体虚
治法:益气解表,
方药:参苏饮加减
参苏散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咳嗽
风寒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止嗽散用桔甘前,紫菀荆陈百部研;止咳化痰兼透表,姜汤调服不用煎
风热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风燥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
桑杏汤中象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身热咽干咳痰少,辛凉甘润燥能医
凉燥
治法: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方药:杏苏散加减
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甘姜枣研;
轻宣温润治凉燥,理肺化痰咳自痊
痰湿蕴肺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止嗽散用桔甘前,紫菀荆陈百部研;止咳化痰兼透表,姜汤调服不用煎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大便实硬加蜂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痰热
治法:清热肃肺,化痰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
清金化痰肺热吃,芩草蒌仁与山栀;桔梗云苓广橘红,桑皮二母麦冬施
肝火犯肺
治法:清肝泻火,化痰止咳
方药:黛蛤散合*芩泻白散
黛蛤青黛蛤壳配,清肝化痰功效倍;
咳逆痰黏胸胁胀,验方屡经临床推
泻白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四般宜;
泻肺清热平咳喘,又可和中与健脾
哮病
寒哮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射干麻*汤
射干麻*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
热哮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方药:定喘汤
定喘白果与麻*,款冬半夏白皮桑;
苏杏*芩兼甘草,风寒痰热喘哮尝
肺虚
治法:补肺固卫
方药: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最有灵,芪术防风鼎足形;表虚汗多易感冒,益气固表止汗神
脾虚
治法:健脾化痰
方药:六君子汤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陈夏名六君,健脾化痰又理气
肾虚
治法:补肾摄纳
方药: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金匮肾气治肾虚,地*怀药及山萸;
丹皮苓泽加桂附,引火归元热下趋
喘病
风寒
治法:散寒宣肺
方药:麻*汤
麻*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痰热
治法:清泄痰热
方药:桑白皮汤
桑白皮汤痰热扰,芩连山栀将火扫;苏子杏仁降肺逆,贝母半夏用之巧
痰浊
治法:化痰降逆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利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大便实硬加蜂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饮凌心肺
治法:温阳利水,泻肺平喘
方药: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真武汤壮肾中阳,茯苓术芍附生姜;阳虚水饮停为患,悸眩瞤惕保安康
肝气乘肺
治法:开郁降气
方药:五磨饮子
四磨饮子七情侵,人参乌药及槟沉浓磨煎服调滞气,实者枳壳易人参去参加入木香枳,五磨饮子白酒斟
肺脾气虚
治法:健脾益肺
方药:六君子汤合玉屏风散
肾气虚
治法:补肾纳气
方药: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金匮肾气治肾虚,地*怀药及山萸,丹皮苓泽加桂附,引火归元热下趋。
参蛤二味合成方,补气纳肾喘易消。
喘脱
治法: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方药:参附汤合黑锡丹
参附汤是急救方,补气回阳效力彰;正气大亏阳暴脱,喘汗肢冷可煎尝。
黑锡丹中蔻硫磺,桂附楝木沉茴香;芦巴故纸阳起石,降逆平喘镇浮阳。
肺痈
初期
治法:清热散邪
方药: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医,竹叶荆牛薄荷豉;
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
成痈
治法:清肺化瘀消痈
方药: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散
苇茎汤方出千金,桃仁薏仁冬瓜仁;瘀热结肺成痈*,清热排脓病自宁。
如金解*景岳创,*芩*连*柏藏;山栀桔梗甘草和,解*清肺消痈方。
溃脓
治法:排脓解*
方药:加味桔梗汤
加味桔梗重桔梗,苡仁贝母芨橘红;银花甘草葶苈子,清肺化痰排脓壅
恢复
治法:益气养阴清肺
方药:沙参清肺汤合竹叶石膏汤
沙参清肺用沙参,白芨*芪太子参;合欢甘草冬瓜子,化痰养阴桔苡仁。
清除余热竹石膏,半人麦米和甘草。
肺胀
风寒内饮
治法:温肺散寒,降逆涤痰
方药: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痰热郁肺
治法:清肺泄热,降逆平喘
方药:越婢加半夏汤
越婢加夏金匮方,麻*石膏配生姜;半夏甘草大枣和,痰热郁肺表邪伤
痰瘀阻肺
治法:涤痰祛瘀,泻肺平喘
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桂枝茯苓丸
金匮桂枝茯苓丸,桃仁芍药和牡丹,等分为末蜜丸服,缓消癥块胎可安
痰蒙神窍
治法:涤痰开窍
方药:涤痰汤合安宫牛*丸或至宝丹
涤痰汤有夏橘草,参朮竹茹枳姜枣;胆星菖蒲齐配入,主治风痰迷心窍
肺肾气虚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方药:圣济补虚汤合参蛤散
圣济方有补虚汤,陈夏干姜五味尝,茯苓厚朴芪甘草,补肺之虚并痰扫。
阳虚水泛
治法:温阳化饮利水。
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
五苓散治太阳腑,白术泽泻猪茯苓,桂枝温通助气化,利便解表烦渴清
肺痨
肺阴亏虚
治法:滋阴润肺,杀虫止咳
方药:月华丸
月华丸方擅滋阴,二冬二地沙贝苓;山药百部胶三七,獭肝桑菊保肺金
阴虚火旺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百合固金汤
百合固金二地*,玄参贝母桔草藏;麦冬芍药当归配,喘咳痰血肺家伤
气阴损耗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保真汤
保真治痨功不小,二冬八珍川芎少;莲心知柏骨陈皮,柴胡朴芪五味枣
阴阳两虚
治法:滋阴补阳
方药:补天大造丸
补天大造参芪山,术苓枣志杞龟板;
地芍归鹿紫河车,培补阴阳莫大焉
不管这个表格做的有多方便易读,都不能因为应试取代我们的思考。医院赵进喜老师就经常强调:学习一个方子不仅仅要记住它的组成功效,更重要的是知道这个方子的适应症是什么,临床上看到什么样的表现就能用这个方子,所以说还要看书上分证论治里的临床表现。仅仅记住个方歌也是不够的,即使是在应试阶段,如能对于病症概念及分证论治有个深刻的认识,就会不拘泥,不死板!
编辑:软脚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