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肺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苏金课题组肺纤维化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pf.39.net/bdfyy/dbfzl/171218/5941745.html

近日,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苏金团队与著名肺移医院陈静瑜教授及第四*医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首次发现胶原受体家族的成员之一DDR2(discoidindomainreceptor2)的表达水平在间质性肺病中显著升高。该研究成果于年1月份在线发表在ERJopenresearch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hepronouncedhighexpressionofdiscoidindomainreceptor2inhumaninterstitiallungdiseases”。这是苏金课题组继之前利用动物模型证实DDR2是参与肺纤维化病理进程的关键分子(MolecularTherapy,)之后的重要延续性工作之一,为DDR2成为肺纤维化诊断和治疗的潜在分子靶点提供了临床依据。

DDR2调控肺纤维化机制

(图片来源:MolecularTherapy/TargetingofDiscoidinDomainReceptor2(DDR2)PreventsMyofibroblastActivationandNeovesselFormationDuringPulmonaryFibrosis)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PulmonaryFibrosis,IPF)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最常见和最严重的一种类型,是一类进行性和致死性的肺疾病,其发病机制不明,进展迅速,致死率高,确诊后的平均存活期仅为3-5年。虽然年10月,美国FDA同时批准了尼达尼布(nintedanib)和吡非尼酮(pirfenidone)两种口服药物用于IPF的治疗,结束了该疾病无药可治的境况,但是临床研究表明这两种药物并不能降低IPF的死亡率。近年的研究表明,纤维化肺组织者中大量沉积的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蛋白(ECM)不仅仅是纤维化的产物,也是推动纤维化持续不可逆进展的重要推动因素,存在着“胶原—胶原受体—纤维化”的正反馈通路。哺乳动物细胞膜表面识别胶原并向细胞内转导信号的膜受体主要包括整合素家族的四个成员(α1β1,α2β1,α10β1andα11β1)和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的两个成员(DDR1和DDR2)。本研究首次全面分析了上述6个胶原受体在晚期IPF中的表达水平,发现DDR2是唯一能显著区分正常与IPF的分子标记物。该发现为进一步将靶向DDR2的策略用于IPF的辅助诊断和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该研究受国家“”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文稿:SKLRD苏金课题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