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首个“中国医师节”
有一段4分钟的视频走红网络
视频讲述的是一支特殊医生团队
他们屡创生命奇迹
“接受移植手术的病人能够顺利出院,
医生就完成了两个家庭对生命的期待。”
↓↓
今天(22日),广东卫生在线与广州医院器官移植团队对话,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神秘而又不断为患者带来新希望的广东医生团队。
医学指导
何建行广州医院院长、胸外科学术带头人
徐鑫广州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
谢少波广州医院心脏外科主任
刘小友广州医院OPO办公室主任
巨春蓉广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
心肺联合移植广东医生挑战不停步
刚刚入选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医院建设“登峰计划”的广州医院在器官移植领域一直迎难而上,勇攀高峰。
广卫君:为什么心肺联合移植手术会被称为医学界的“珠穆朗玛峰”?
何建行:心肺联合移植手术有几个难点。首要问题是病人术中出血,因为需要心肺同时切除,出血量比较大,现在我们已经有技术能够克服这个难题。
此外,心肺移植手术例数为什么少?是因为捐献者相对少。这个手术同时要求供体的心和肺功能比较完好,而很多时候,一经抢救,心脏就像一个电泵没电了,所以能够同时保持心、肺均能用得上的机会就少了。
第三点,心肺联合移植手术对医生的综合知识要求比较高,需要心脏科的知识也需要胸外科的知识,医生需要具备跨专业的技术水平。
最后,心肺联合移植对手术前后的处理能力要求很高,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不仅仅是心、肺医生团队在做,手术中病人各种生命体征的维持,手术后的抗感染、抗排斥,术后康复等方面都需要全院各团队共同协作完成,这也是为什么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的难度系数在所有外科手术中排名第一。
▲广州医院院长、胸外科学术带头人何建行接受广东卫生在线等媒体采访
广卫君:心肺联合移植手术最突出的作用?
谢少波:在药物治疗无效,病人预期寿命不超过一年的时候,病人的心肺功能很差,呼吸很困难,病人感觉很痛苦,这种情况下,心肺联合移植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从年开始,第一例心肺联合移植手术至今已经30多年,有多个病人接受了次手术,全球每年不到例。截止年,我国完成了17例心肺联合移植手术,平均每年做不到1例。我国是人口大国,等待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的病人成千上万,手术完成例数不多,除了何建行院长介绍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很多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由于当地技术条件所限,或者负担不起治疗费用,错过了最佳治疗的时机,让心肺功能造成不可逆的病变,心肺联合移植手术这类患者的唯一治疗机会。
▲广州医院心脏外科主任谢少波接受广东卫生在线等媒体采访
广卫君:心肺联合移植对供体器官维护挑战更大吗?
刘小友:在国家五大体系基础上,广州医院的OPO(器官获取组织)有自己的特色。医院以心肺联合移植、肺移植为特色,对优质的供心、供肺要求比较高。我们在器官维护方面拿出了“广医方案”,今年以来,我们完成器官捐献例数38例,器官用率达到3.8,比全国平均水平2.7高出不少,除了肝肾以外,心肺器官移植的利用率也非常高。
★年,广州医院成功开展了首例心肺联合移植手术,至今已经完成9例,数量位居国内首位。
★年,广州医院成功完成华南地区首例同种异体肺移植手术以来,截至目前,已经成功实施了例肺移植手术。
★年,广州医院在国内率先成功开展边缘供体肺体外肺灌注(EVLP)肺移植手术,并突破性地成功完成2例肺移植术后在手术室即时拔除气管插管,实现了患者在肺移植术后的快速康复。
▲何建行和他的心肺移植团队
体外“肺修复”再移植有“中国方案”费用减25万
7月30日,肺移植患者王先生怀着重生的喜悦,从广州医院重症监护室转到了普通病房!与以往肺移植不同的是,王先生接受的捐赠供体肺并不那么“完美”,但经过体外肺灌注(EVLP)之后得到“再修复”焕发新生。这让王先生成为中国首例边缘供肺经EVLP“再修复”后成功移植的获益者。
这颗肺的移植成功,意味着以往一些不符合移植标准的肺可以用于移植了,增加了供源,带给更多正在艰难等待肺移植机会的病友们以希望,也标志着中国肺移植技术再上一台阶。
▲广州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徐鑫接受广东卫生在线等媒体采访
广卫君:什么是体外肺灌注(EVLP)?
徐鑫:体外肺灌注(EVLP)技术模拟肺在人体内的功能状况,在体外对肺的质量和功能进行准确评估和再修复,使得供体肺的质量得到提升。以王先生的手术为例,以经过3个多小时的努力,移植团队终于让这个宝贵的“边缘肺”得以“修复”。所谓体外灌注技术,就是将条件不够好、达不到移植指标的肺,浸泡在特殊的“营养液”中,给予细胞修复的时间和机会。
广卫君:什么是“边缘肺”?
徐鑫:不同于其他脏器,肺移植手术对供体肺有着特殊严格的要求。按照指标评估,可以将肺评为“完美、理想、可用、接近不能用”等几个等级,其中接近不能用的肺,就是边缘肺。肺水肿、肺挫伤等状况是“边缘肺”最常见的存在的问题。在OPO(器官获取组织)中,有约1/5到1/6的肺都属于边缘肺。如果肺的质量不达标,直接影响移植手术的成败,除非是紧急救命,不然一般不使用边缘肺,这已经是国际共识。
移植团队对这个边缘肺果断实施了“体外肺灌注技术(EVLP)”,以对其再评估及修复,让这个宝贵的供体肺得以“再生”,保障了移植的成功。这也是中国首例边缘供肺体外肺灌注技术(EVLP)+肺移植手术。
广卫君:怎么想到把“边缘肺”进行体外修复再利用?
徐鑫:器官移植最大问题是找不到好的供体。
由于肺移植对供体肺要求很高,我国的肺供体资源非常短缺。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去年中国肾脏移植例,肝脏移植例,但肺移植全年仅例,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肺移植供体的难以匹配。
对于需要肺移植的病人来说,往往等待供体的时间都很长,即使有人捐献了肺,但其功能也不一定达标。因此我们团队开始思考,当病人病情特别紧急,面对一个处于“可用可不用”临界点的“边缘肺”时,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通过修复这个肺部,让其达到手术标准,再移植到病人身上。
最后我们探索出了用体外肺灌注(EVLP)的方法,让以往一些没有达到移植标准的肺,通过“体外修复”可用于移植手术。这不仅增加了病人的获救机会,更缓解了器官供给不足的问题。
▲徐鑫向媒体介绍体外肺灌注技术
广卫君:对“边缘肺”修复再移植,病人花费要增加很多吗?
徐鑫:国外进口的“体外肺灌注”仪器,一套就要多万元,使用一次价格是30万元,价格昂贵,一般病人承受不起,而且不是百分百能修复成功。
因此何建行院长带领咱们团队开发了“体外肺灌注”系统的“中国方案”,将患者使用一次的费用降低到5万元,大大减轻了患者经济压力。如果修复“边缘肺”再移植技术得到推广,费用又是患者能承受的话,相信很多原本等不到移植肺源的患者都将重新获得一个生存机会。
▲广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巨春蓉接受广东卫生在线等媒体采访
知多d
广卫君:哪些患者需要肺移植?
巨春蓉:在肺移植病人中,目前占比例最多的是慢阻肺患者,约占39%,接下来是肺纤维化或间质性肺炎、囊性肺纤维化、结节病、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还有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等。
绝大多数终末期的肺疾病,内科治疗无效时,只要没有禁忌症,都可以接受肺移植。
对于心肺联合移植,主要是肺血管疾病,尤其是肺动脉高压同时对心脏造成损害,所以需要心肺联合移植。
何建行院长在胸外科领域耕耘了30多年,如今的他除了是广州医院的院长,还是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中心肺癌方向的带头人,在业内享有“刀神”美誉。
人之初杂志社、广东卫生在线此前曾对何院长进行了深入采访,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点击以下链接,跟广卫君一起品读这位男神院长的医学情怀:
??戳链接回看专访:院长访谈|左手持刀救人,右手倾心发明,这位男神院长被誉为中国医学界的马斯克...
采写|林晴尹蓁
编辑|Hnin责编|黎晓心
通讯员|韩文青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欢迎分享此文,
让更多人了解肺移植相关知识
为广东医生点个赞!
广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