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见到但是永远不会觉得腻歪的是毛爷爷和小e,对不对!(毕竟每天都在辛苦的提供干货~)
登登登登~今天,小e为大家带来了肺部HRCT的正常表现影像分析,一起来学习吧!
肺部HRCT的正常表现
肺间质
大支气管和动脉
肺小叶
胸膜下间质和胸膜面
HRCT测量肺衰减
正常呼气HRCT
肺间质
肺间质是支持肺的纤维性结缔组织网络.
1、“轴状纤维系统”:从肺门支气管血管周围开始,到肺周围的小叶中央细支气管和动脉周围(小叶中央间质),直到肺泡管、肺泡囊。
2、“周围纤维系统”:胸膜下间质为包围肺的,位于脏层胸膜下的纤维囊,有包括小叶间隔在内的结缔组织间隔伸向肺实质(Weibel)。
3、“小叶内间质”:肺泡壁内的薄纤维网络,是小叶中央间质和小叶间隔、胸膜下间质之间的桥梁。
正常人HRCT上不能见到肺间质,增厚时常能见到。
肺间质的组成
大支气管和动脉
肺内大支气管和动脉密切平行,由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包围。
与扫描层面垂直时,中央血管呈圆形或卵圆形致密影,伴有相似大小的薄壁支气管。
平行时,呈柱状或轻度变尖状。
直径<2mm支气管在HRCT上不可见,因此,在胸膜下2cm以内
动脉和伴行的支气管直径大致一样,或血管稍大于支气管。
正常人:19%支气管内径大于动脉直径,59%至少一支支气管如此(Lynch)。
动脉外缘、支气管内外缘光滑、锐利。
支气管及血管周围间质增厚时,两者和肺的界面不规则。
支气管管壁厚度
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的壁厚和它们的直径呈一定的比例;至少在段支气管以远是那样。
在直径小于5mm者中,壁厚为直径的1/6-1/10。
在壁的厚度和像素相似时,测量是困难的。
气道直径和壁的关系
直径(mm)壁厚(mm)
小叶、段支气管5-81.5
亚段/细支气管1.5-30.2-0.3
小叶细支气管10.15
终末细支气管0.70.1
腺泡细支气管0.50.05
CT上支气管的能见度
直径<2mm支气管在HRCT上不可见。
在胸膜下2cm(相当于肺外带)以内细支气管不易见到。
胸膜下1cm以内极少见到。
-/HU,正常大支气管和大血管,两者直径一样,外缘光滑、锐利,在外围2cm内,支气管不可见,血管仍可见。
肺小叶
Miller的定义
二次肺小叶为由结缔组织间隔为边缘的最小的肺单位(Miller)。
二次肺小叶、二次小叶和肺小叶为同义词。
一次肺小叶为仅有一根肺泡管的更小的肺单位,很少用(Miller)。
形态和大小
不规则、多角形;
多数部位上的大小为1-2.5cm,平均1.1-1.7cm。
解剖
由一小细支气管和肺动脉供应,边缘为含肺静脉和淋巴管的小叶间隔。
一个肺小叶由12个或以下的腺泡组成(有人认为是3-24个)。
肺腺泡为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肺实质,由1级呼吸细支气管供应,直径6-10mm,是由支气管担任气体交换的最大的肺单位。
Reid的定义
细支气管可以分枝距离为基础,分为cm型(间隔5-10mm分枝)和mm型(间隔2mm分枝)。
mm型细支气管位于小叶内,相当终末细支气管。
3-5根终末细支气管(3-5腺泡)组成一各肺小叶,直径1cm。
Reid的肺小叶不常用,因无小叶间隔,在X线和CT上无法显示。
肺小叶的3个主要结构
1、小叶间隔及相连的胸膜下间质
2、小叶中央结构
3、小叶实质和腺泡
在HRCT上能见到的最小的结构的厚度为0.3-0.5mm,偶见0.1-0.2mm厚的结构。
小叶间隔
在上叶的前、尖、外侧;中叶的前、外侧;下叶的前、膈侧和纵隔胸膜下最厚、最多。在HRCT上显示最好。
胸膜下小叶间隔厚0.1mm,中央肺部较薄,不易检出。
在肺标本的HRCT上呈1-2.5cm长,与胸膜垂直,不分枝的细直线,少数可达4cm。
在活体上较标本显示少,也不明显,在前和纵隔面较多见,伸向胸膜。中央部少见,如有,多为异常。
小叶间隔和位于小叶间隔内的肺静脉的鉴别
1、肺静脉较粗,直径约0.5mm,呈弓状或分支状结构。
2、或呈在小叶中心动脉周围,距之约5-10mm一排或一串点影。
3、肺静脉有案可查分支,并常见它从较大支气管旁几乎呈直角发出。
小叶中心区(核)
包括供应小叶的肺动脉和细支气管,支持结缔组织(小叶中心间质)。小叶内的动脉细支气管呈不规则双分支,但两支的大小多不同,在影像上常仅在中心显示一根大分支。
中心结构在HRCT上的表现和能见度取决于结构的大小。
供应小叶的动脉和细支气管的直径约1mm。
小叶内的终末呼吸细支气管和动脉的直径约0.7mm.
腺泡细支气管和动脉约0.3-0.5mm。
上述大小的动脉在HRCT上都能被认知。
小叶内动脉表现为小叶中心或距胸膜1cm的线状、分支状和点状影。最小的动脉(腺泡动脉)可细达0.2mm,距胸膜3-5mm。
在无肺不张时,血管不能直达胸膜。
细支气管的能见度决定于管壁厚度。
供应小叶的细支气管直径约1mm,管壁厚约0.15mm,在HRCT分辨率的下限,能见到。
小叶内终末细支气管、腺泡细支气管管壁厚分别约0.1mm、0.05mm,不可见。
因此,距胸膜1cm以内不能见到血管。
肺小叶
小叶(肺)实质
指围绕小叶核、和小叶间隔相连的肺实质,为功能性肺实质,即肺泡及相伴的毛细血管床,由在肺泡间隔内的纤细纤维支持。
小叶实质的密度大于空气。
肺小叶内包含轴状、周围和间隔(小叶内间质)性3种间质纤维系统,任何一种异常,都可在HRCT上产生可见的异常。
肺腺泡
肺腺泡在HRCT上不可见。
1级呼吸细支气管和腺泡动脉分支直径约0.5mm,故动脉有时可见,距胸膜3-5mm。
肺小叶和肺皮质、肺髓质
至少部分根据肺小叶解剖上的差异,肺可分为皮质和髓质。
上述概念有助于了解肺不同部位上肺小叶的的解剖不同。
也有助于解释某些疾病在HRCT上不同的解剖分布。
肺皮质
肺周围部及沿叶间裂的肺表面3-4cm,由2-3层肺小叶组成,大小形态相似,排列呈罗马拱门。
小叶较大,间隔较厚。
支气管、血管较细,在HRCT上可见动脉、静脉,但支气管不可见。
肺髓质
肺中央部的肺小叶较小,间隔较细,也不清楚。
肺小叶不易见到,如见到呈多角形或六面体。
血管和支气管较粗,易见到。
胸膜下间质和胸膜表面
胸膜下间质和脏层胸膜
脏层胸膜为一层扁平上皮细胞,外面包绕以纤维弹性结缔组织,厚0.1-0.2mm。后者在HRCT上被称为胸膜下间质,含小血管和淋巴管分支。
正常肺肋面胸膜下间质在HRCT上不可见,而斜裂因两层脏层胸膜和胸膜下间质相接触,在HRCT上呈<1mm的光滑、锐利的细线。
异常的胸膜下间质可在肺肋面认识。
壁层胸膜解剖
也是一层伴薄结缔组织的间皮细胞膜。比脏层胸膜薄,厚0.1mm;外为薄层疏松结缔组织或胸膜外脂肪;再外为弹力纤维性胸内筋膜,厚0.25mm,后者外面为最内肋间肌和肋骨,最内肋间肌在肋骨间,但不伸展到椎体旁区。
壁层胸膜的正常HRCT表现
最内肋间肌在前外、外、后外胸的胸膜肺界面处呈1-2mm厚的软组织影(肋间纹)。
壁+脏层胸膜+胸膜液+胸内筋膜太薄,难以在CT单独上显影,但实际上它已包括在肋间纹内。
在椎体旁区无最内肋间肌,但在该区有时可见椎体旁线,位于肺和椎体旁脂肪或肋骨之间,为正常胸膜层和胸内筋膜之和(厚0.2-0.4mm)。
HRCT肺密度测量
在深吸气HRCT上,肺密度均匀,-~-HU,相当于0.-0.g/mL。
我国成人平均为-HU±24HU,外国人为-HU±16HU。
下肺区较低(上、下差7~19HU);肺下垂部密度高,前、后部可相差50~HU。右中叶、舌叶可见局限性低密度小叶。
儿童较成人肺密度高。
正常呼气HRCT
呼气CT用于检出小气道阻塞和肺气肿病例中的空气潴留:
1、肺密度改变
2、正常的空气潴留
3、横断面上的肺面积改变
4、气道形态上的改变
1、肺密度改变:呼气时肺密度增加
增加范围为80~HU。
我国人平均增加68HU,上、中、下肺分别为58、64、74HU。外国人为73~~HU。
生理密度和CT密度相关(生理密度=1-CT密度/0);周围肺生理密度在深吸、呼气时分别为0.g/cm3(SD,0.)和0.g/cm3(SD,0.)。
用动态呼气HRCT时肺密度的增加比静态时要多。后部比前部密度增加更多,下部更多,增加范围47~HU。
2、正常空气潴留
许多肺功能正常人在呼气CT上可见到局部肺密度不增加。
最典型的见于下叶背段、中叶、舌叶。限于小部分肺或下叶个别肺小叶。
52-61%正常人可见,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21-30岁23%,>60岁76%)。
3、横段面上的肺面积改变
呼气时肺面积减小14.8-61.3%。
我国人平均体积减少54.90%±11.64%。
上部比下部减少多,仰卧比俯卧减少多。
肺面积改变和肺密度改变负相关
4,气道形态改变
在动态呼吸HRCT上,气管的大小和形态都会发生改变。
我国正常人气管横段面面积在呼气时减少15.48%±9.6%,矢状径较冠状径缩短更明显(2.26mm:0.78mm)。
呼气时72%气管后膜扁平、前突,甚至呈马蹄形。
“
如果你有医学类方面想要了解的问题或者资源,可以留言告诉小e。
小e很荣幸为您解答,期待我们共同学习与成长……?
”关于e诊断
做最专业的医学类干货传播者
让你的干货学习不e样!
更多干货,敬请期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