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肺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柳涛重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预防与早期 [复制链接]

1#
刘*连工作室 https://m-mip.39.net/fk/mip_9375283.html

作者:柳涛1,杨汀2,王辰2,3

单位:1医院呼吸内科2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通信作者:柳涛

文章来源:协和医学杂志,,10(1):19-2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常见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呼吸系统症状和气流受限。慢阻肺是全球范围内疾病致残率和死亡率增加的主要病因之一,已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且这种状况日益加重。虽然慢阻肺患病率、致死率均居高不下,但大多数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成人中不足6%曾被告知患有慢阻肺,反映出全球普遍存在对慢阻肺认识、诊断不足,在我国也存在相同问题。

1慢阻肺的流行病学

1.1患病率

据全球阻塞性肺病负担研究评估,年全球慢阻肺成年患者高达1.75亿左右,死亡患者约万人,≥40岁人群的患病率约为11.7%,从至年患病率增长了44.2%,病死率增长了11.6%。随着发展中国家吸烟率的升高,高收入国家老龄化加剧,预计慢阻肺患病率将持续上升,到年可能每年有超过万人死于慢阻肺及其相关疾病。

目前慢阻肺已成为我国居民主要死因,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和卒中,据统计年慢阻肺死亡人数高达90万。年文献报道中国北方农村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和湖北)≥15岁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3%,但该调查对象只包括具有呼吸系统症状或吸烟史的人群;年南京调查发现≥35岁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5.9%,这两个研究报告均忽略了无症状以及不吸烟的慢阻肺患者,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我国慢阻肺患病率。

我国曾进行过两次基于肺功能检查的全国范围慢阻肺流行病学调查。至年调查发现,≥40岁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8.2%(男性12.4%,女性5.1%);最新数据为至调查结果,≥20岁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8.6%,而≥40岁人群患病率高达13.7%,10年患病率显著增加,按照国家年人口统计年鉴数据,推算我国慢阻肺人群将达万,接近1亿,成为重大慢病,造成巨大疾病负担。

1.2患病率增加的原因

全球对慢阻肺进行了长期大量研究,明确吸烟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但对其危险因素的认识仍不全面,目前普遍认为慢阻肺危险因素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即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具体包括遗传、高龄、女性对烟草更为敏感、儿童时期不利因素引起的肺脏生长发育异常、颗粒物暴露(职业暴露、室内污染、空气污染)、较低的社会经济状态、哮喘和气道高反应、慢性支气管炎以及感染等多方面因素。我国研究也得出相似结果,危险因素包括吸烟暴露量≥20包年、平均细颗粒物浓度2.5(PM2.5)暴露、低体质量指数、儿童期慢性/经常咳嗽以及父母呼吸疾病病史和较低教育程度等。

通过对慢阻肺患病危险因素具体分析,笔者初步考虑目前中国慢阻肺患病率急剧上升的因素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

1.2.1吸烟人数和吸烟数量的增加

吸烟是慢阻肺主要的外界危险因素,吸烟包年数与肺功能恶化程度密切相关,吸烟者患慢阻肺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4.01倍,我国调查数据也发现吸烟包年数≥20的人群慢阻肺患病风险是不吸烟人群的1.95倍。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开始吸烟年龄越小,慢阻肺患病风险相对越高。

年全国烟草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人群吸烟率为27.7%,虽然与年相比并无显著变化,但由于人口总数增长,故估算我国年吸烟人数比年增长万,高达3.16亿。吸烟者每天平均吸烟15.2支,与年相比,增加1支。目前我国吸烟状况形势严峻,男性吸烟率为52.1%,而女性吸烟率总体较低,约为2.7%,但在年轻女性中可能存在显著上升趋势,且女性较男性对烟草的作用更加敏感,相同烟草暴露下,女性慢阻肺患者的小气道病变较男性患者更为严重,且患病率增加。

被动吸烟也会导致呼吸症状和慢阻肺。二手烟暴露与慢阻肺密切相关,我国工作场所和家庭二手烟暴露率高达54.3%和57.1%,儿童和妇女更易成为二手烟受害者。

中国吸烟人数尤其年轻女性吸烟人数的上升、吸烟数量的增加以及二手烟的广泛危害等均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我国慢阻肺患病率逐步上升的原因。

1.2.2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与呼吸系统疾病密切相关,研究证明短期接触高浓度室外空气污染可以显著增加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次数、住院率和病死率,并且与肺功能下降密切相关,空气污染对儿童和女性更为敏感,且交通相关空气污染对肺功能影响更为显著。但目前对于成年人长期接触空气污染与慢阻肺相互关系尚存在一定争议,瑞士一项研究发现空气污染与慢阻肺患病率无显著相关性,而我国的研究数据却证明空气污染程度与慢阻肺的患病率和肺功能下降密切相关,考虑可能与不同研究中空气污染物的组成成分、比例、污染程度等不同有关,相对来说更高浓度空气污染对肺功能影响更明显。

自年起,全球室外空气污染逐年增加,在中国尤其严重。至年北京地区平均PM2.5高达(94.42±23.83)μg/m3,全国平均PM2.5为(60.64±33.27)μg/m3,至年中国北方平原最高PM2.5甚至达μg/m3。而瑞士慢阻肺与空气污染研究中,PM2.5值波动于9.52~17.76μg/m3之间,显著低于我国平均数值。我国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也是慢阻肺患病率进行性升高因素之一。

室内空气污染和职业暴露同样是慢阻肺高危因素,其中在通风条件较差的室内燃烧生物性燃料进行取暖或烹饪尤为严重,不吸烟人群和妇女儿童更为敏感,我国研究数据显示部分地区不吸烟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与有机燃料燃烧相关者高达12%。其他室内污染还包括二手烟、家具或建筑材料甲醛挥发、天然气一氧化氮产生等。

职业性暴露是一个被普遍低估的慢阻肺危险因素,包括有机与无机粉尘、化学物质、烟雾等。美国研究数据显示,30~75岁成年人因工作导致慢阻肺者占总人数的19.2%,占不吸烟者的31.1%。美国胸科协会也提出职业性暴露可导致10%~20%符合慢阻肺表现的症状与功能受限,估测在发展中国家这一数值可能会更高。

1.2.3人口老龄化

年龄作为慢阻肺的危险因素之一,发病机制包括正常衰老本身会导致慢阻肺以及生存期延长导致相应环境因素暴露积累量增加等。我国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年龄与慢阻肺患病率密切相关,20~39岁发病率为2.1%、≥40岁为13.7%,而≥70岁发病率高达35.5%。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报道,尽管慢阻肺年龄标准化死亡率从至年下降了41.9%,但由于人口增长和老龄化,全球慢阻肺总死亡率却较年增加了11.6%,达到万。

据我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年≥60岁人口1.78亿,占13.26%,比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人口占8.87%,比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也从另一方面解释了慢阻肺患病率增加的原因。

2慢阻肺预防措施

2.1重视早诊断、早治疗

年全球疾病负担报告显示,相比年全球慢阻肺患病率的增加远高于疾病死亡率的增加,我国存在同样现象,慢阻肺患病率增加的同时疾病死亡率并未相应增加,且逐步降低,分析可能原因与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使得患者尤其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有关。由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早期慢阻肺患者很难被及时发现,当医院就诊时往往已处于疾病中晚期,失去了早期干预机会。

吸烟8~10包年的青中年,具有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黏膜高分泌、慢性咳嗽/痰栓的年轻人以及在青少年或儿童时期发作的哮喘患者,在中年即可发展成为慢阻肺高危人群,早期诊断慢阻肺的中青年,早期给予戒烟等干预,部分患者肺功能可以恢复正常。社会对于重症慢阻肺或慢阻肺中晚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