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肺疾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会议纪要中国呼吸30人高峰论坛在海口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专业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为搭建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引领学科发展,传递前沿理念,促进呼吸领域繁荣与发展,由《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主办的中国呼吸30人高峰论坛于年4月16-17日在海口顺利召开。

图1:郝秀原主任主持会议开幕式

会议开幕式由《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郝秀原主任主持。郝主任提出,我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领域现已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绩与突破,多个研究课题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呼吸医学研究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要求我们再接再厉,在研究形式和内容上积极创新。本次会议的宗旨是希望进一步发挥编委和核心专家的学术引领作用,围绕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各重点亚专业领域,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全方位地展现呼吸系统疾病诊疗的新理念、新技术与新进展。希望通过学术交流和争鸣,活跃学术氛围,助推学科发展,为我国呼吸医学的科学理论与实践发展注入新的元素,促进我国呼吸医学事业加速发展。

图2:大会执行主席解立新教授致辞

大会执行主席解立新教授、中华医学会杂志社魏均民社长和《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副总编孙永昌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解立新教授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海南参加本次会议。按照王辰院士的要求,为促进中国呼吸学科以及《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的发展,大会组委会筹办了此次会议。解教授对各位同道的莅临表示由衷感谢,本次会议呼吸界大咖汇聚,星光熠熠,为会议增添很多光彩,希望通过与会人员之间思维和火花的碰撞,为呼吸医学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图3:中华医学会杂志社魏均民社长致辞

魏均民社长在致辞中首先感谢各位专家对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和《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长期以来的支持和帮助。本次论坛名家云集,群贤毕至,汇聚了全国呼吸届的精英,将围绕呼吸系统感染、哮喘、慢阻肺、肺癌等领域的热点话题,进行主题演讲、病例分享和圆桌讨论,是一场智慧交融的思想盛宴,为促进呼吸领域的繁荣和发展提供新动力。中国呼吸30人高峰论坛是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举办的一个精品学术会议,目的是将呼吸科权威专家聚集一堂,邀请大家共同研讨,以准确把握国内外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发展的潮流,敏锐地捕捉学科发展的前沿热点,展示先进的诊疗理念,为我国呼吸事业发展提供科学、前沿、可操作性强的指导意见,促进我国呼吸医学事业蓬勃健康发展,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图4: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副总编孙永昌教授致辞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副总编孙永昌教授在致辞中提到,《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和呼吸界专家联系紧密,自己从通讯编委到编委,再到副总编,已经为杂志服务20余年,在此过程中与CMJ同成长、共进步,可谓感情甚笃。呼吸界专家也为CMJ学术质量的提升做出了不少贡献,希望在后面的组稿会,与会专家能把好的研究成果,包括自国内外顶级团队的优质文章,推荐到CMJ上来,为其成为与JAMA比肩的国际一流期刊贡献呼吸人的力量。

在大会主题报告阶段,医院的沈宁教授、医院的李海潮教授、医院的罗凤鸣教授、广西医院何志义教授、广州医院周承志教授分别做了大会报告。

图5:沈宁教授做大会报告

沈宁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呼吸道感染诊治进展”。沈教授指出,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仍然面临巨大挑战,诊断上存在传统培养阳性率低、耗时长、标本被上呼吸道污染、无法区分感染和定植、病原体流行种类不断变化、免疫缺陷宿主逐年增加等问题。在治疗上,则面临目标治疗困难、耐药菌传播日益增多、现有抗菌药物无法满足临床需求等挑战。她提出,病原学诊断是感染诊治的关键,仍需进行新技术研发以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包括基因测序技术和呼吸系统感染的生物标志物检测。她强调细菌耐药危害巨大,应重视治疗药物监测、抗菌药物管理和合理使用、医院感染防控,给予患者个体化治疗,同时对新型抗菌药物研发寄予很大希望。

图6:医院李海潮教授做大会报告

医院李海潮教授做了关于“肺间质疾病研究历史、现状和进展”的报告。李海潮教授详细介绍了肺间质疾病概念、研究历史、分类的演变以及间质性肺病的研究重点。目前间质性肺病的临床+影像+病理(CRP)诊断模式已经为大家所广泛接受,部分以往治疗困难、预后较差的间质性肺疾病在机制研究方面获得突破后,治疗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包括IPF抗纤维化治疗、抗MDA5抗体相关间质性肺疾病、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和ANCA相关性血管炎等。未来仍然需要加强对间质性肺疾病机制的研究,并着眼于逆转病情、防止肺纤维化的发生及延缓肺纤维化的进展,同时,现阶段规范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

图7:医院罗凤鸣教授做大会报告

来自医院的罗凤鸣教授,做了题为“哮喘可治疗特性”的报告。罗教授指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异质性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哮喘控制不佳与哮喘异质性相关,分为表型和内型。他提出应根据哮喘患者个体需求进行精准治疗,这些特征可以将个体患者与其他不具有类似临床表现的患者区分开来,精准治疗的最终目标是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局,同时将不必要的药物治疗费用降至最低。罗教授也介绍了“可治疗特征”策略,通过评估基因、免疫、共病、环境、心理、行为危险因素等各方面影响患者症状和预后的“潜在可修改因素”,来确定患者的特征,并针对性制定个体化管理方案。“可治疗特征”策略的目的是促进哮喘等复杂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精准医学发展。

图8:广西医院何志义教授做大会报告

广西医院何志义教授做了关于“稳定期慢阻肺的药物治疗管理”的报告,指出“COPD似乎更多的是一种综合征,而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何教授介绍了慢阻肺稳定期管理流程,包括初始评估、初始管理、随访评估和随访治疗调整。指出慢阻肺稳定期的管理目标是减轻当前症状,降低未来风险,强调管理流程是基于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和急性加重风险制订的,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升级或降级治疗。在临床治疗方面建议:在以活动后气促或者以呼吸困难为主诉且CAT20分的患者,治疗上推荐双支扩剂(LABA+LAMA)联合治疗;对于多次急性加重的患者且嗜酸性粒细胞/μL,治疗上需要推荐应用三联用药(ICS+LABA+LAMA)。

图9:广州医院周承志教授做大会报告

来自广州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的周承志教授做了“关于肺癌免疫治疗不良反应的个体化管理”的报告,认为免疫治疗是应对免疫逃逸之新策。但免疫治疗在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同时也带来了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特别是免疫治疗所特有的不良反应即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周教授通过分享病例指出,免疫单药与化疗单药相比,整体AE发生率低,耐受性良好,需要高度重视常见重症及罕见irAE;合理管理irAEs对于最大限度提高NSCLC患者免疫治疗效果非常重要;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化疗、靶向治疗作用机制不同,导致AE谱不同,处理方法不同;大部分irAEs突发但可逆,易管理;应特别注意3级以上致死性不良反应(肺炎、心肌炎)。irAE的处理原则包括提前告知、早诊早治、标本兼治、专科会诊、分级管理。重症患者应进行个体化治疗,多学科团队参与管理,并注意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复燃。免疫相关性肺炎少见,但可能会非常严重且致命;免疫相关性肺炎(CIP)管理需要对相关特征保持高度怀疑。早期检查、全面诊断(分级、分型、分期)更有利于精准治疗,改善预后。

图10-11:病例讨论1

病例讨论阶段医院的*奕江教授担任主持。第一个病例分享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孟婕教授。参加病例讨论的嘉宾有同济大医院的徐金富教授、医院的潘频华教授、福建医院陈湘琦教授、医院周林福教授、南京大医院苏欣教授、医院肖坤教授。

孟婕教授分享的病例为发热、全身淋巴结肿大的病例。通过这个病例,孟教授指出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发病率今年有上升趋势,其特点为女性多见,多有合并症,临床症状与肺结核极为相似,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