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中年男性11个月之中反复咳嗽、胸闷、发热,发热时伴膝关节酸痛,一次救火后症状加重,CT提示右肺门病变,后于外院辗转治疗,双肺病灶进行性加重,并曾晕倒两次……长期抗感染抗炎治疗效果欠佳,感染?非感染?在四度入院后发现患者的住所环境较差,难道与住所出没的动物有关?
病史回放
患者,男性,47岁,主诉:反复咳嗽、胸闷、发热11月,加重1月余。
现病史
患者于11个月前(年1月中旬)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间断咳嗽,少量咳痰,痰为灰色,伴发热,体温最高38~39度,发热无明显规律,上午下午均有发热,发热前无畏寒、寒战,口服退热药物可好转,发热时伴膝关节酸痛,无盗汗、咯血、胸痛、腹泻、恶心、医院就诊,予抗感染治疗后体温有所好转,年2月19日,患者于后山救火后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胸部CT(年4月9日)提示右肺门病变:双侧少量胸腔积液,双侧病变,患者多次于外院辗转住院治疗,经抗感染治疗、抗病*、激素抗炎治疗后症状改善欠佳,双肺病灶进行性加重,伴晕倒两次,晕倒时无抽搐、口吐白沫、二便失禁,数秒后能清醒,因持续高热、气促于10月21日收入我院急诊。患者自本次发病以来,精神尚可,食欲尚可,睡眠尚可,二便如常,体重下降10余斤。
既往史
既往心率偏快,未就诊,否认冠心病、糖尿病史,否认外伤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
有吸烟史,已戒烟20年,少量饮酒史,生于贵州,长年于广西百色县城工地打工,具体为房屋粉刷、通渠等,居住环境较差,有老鼠出没,否认药物嗜好,否认疫水疫区接触史,无冶游史。
家族史
否认家族遗传疾病。
体格检查
神清,气促,颜面部、耳缘、前胸、腹部可见散在皮疹,已结痂,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率次/分左右,律齐,未闻及明显杂音;双上肺呼吸音稍粗,两下肺可闻及湿啰音,双侧肺底呼吸音低,腹软无抵抗、压痛,下肢无水肿,神经反射未引出。
半年间四度入院,既往具体治疗经过如何?
外院第1次住院(4.18~5.14)
4月18号因发热、气促,医院胸部CT(年4月9日)(见图1)提示双肺炎性渗出,右侧肺门淋巴结增大,考虑肺癌可能,医院(胸外科)住院治疗,经抗感染治疗,症状无改善,复查胸部CT(见图2)提示双肺病灶无好转,请呼吸科会诊考虑间质性肺病,予以激素抗炎,对症治疗患者症状好转,予以口服激素治疗(甲泼尼龙32mg)出院随访。
检查资料
胸部CT(.4.9)提示双肺炎性渗出,右侧肺门淋巴结增大
检验资料
(.4.19)胸部CT
外院第2次住院(5.29~6.24)
(.5.29)胸部CT提示双肺病灶交前进展,左下肺实变
出院2周后,患者因发热、气促症状加重于呼吸科住院治疗,胸部CT(年5月29日图3)提示双肺病灶交前进展,左下肺实变,入院查EB病*阳性,予以更昔洛韦抗病*、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同时予以静脉激素抗炎治疗,住院期间患者发现后背、前胸、耳廓出现红疹,当时皮肤科考虑脂膜炎予以对症处理,患者6月24号症状平稳出院,胸部CT部分病灶有所好转(见图4),出院后予以中药抗病*治疗。
(.6.21)胸部CTA双肺下叶部分实变,双侧少量胸腔积液,双侧胸膜增厚,未见栓塞
检验报告
外院第3次住院(8.20~9.22)
患者6月24日出院后于家中口服中药抗病*治疗,半月后出现低热,体温最高38度,于8月20日就诊,查体发现颜面部、前胸壁、腹部红疹较前增多,部分破溃,仍有胸闷、气促,胸部CT(图5)提示双下肺实变,右侧胸腔积液较前增多,纵隔及右肺门淋巴结增大,予以抗感染(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莫西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甲泼尼龙静脉抗炎治疗,比非尼酮抗纤维化,患者症状好转,但胸部CT病灶无明显好转(图6),出院口服甲泼尼40mg。
(.8.21)双下肺实变,右侧胸腔积液交前增多,纵隔及右肺门淋巴结增大
.9.17胸部CT双下肺实变,左下肺出现空腔,右侧胸腔积液较前增多
检验资料
第4次住院(我院急诊10.21)
入院后因气促、高热,我院急诊予以面罩吸氧、抗感染(比阿培南)甲泼尼龙(80mgbid),抗真菌(伏立康唑静滴)、胸腔闭式引流对症处理,体温平稳,10月26日转入我科,复查胸部CT(图9)见双肺实变,双侧空腔形成,双侧少量胸腔积液。
查体
神清,气促,颜面部、耳缘、前胸、腹部可见散在皮疹,已结痂(见图7、图8),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率次/分左右,律齐,未闻及明显杂音;双上肺呼吸音稍粗,两下肺可闻及湿啰音,双侧肺底呼吸音低。
检验报告
1、常规:血常规HB.0g/l,RBC4.68*10^12/L,WBC6.81*10^9/L,N%96.2%↑,L%3.1%↓,EOS%0.1%↓,PLT*10^9/L,肝肾功能正常,BNP阴性
2、血气分析(不吸氧):pH7.56↑,PaCO2(27.4mmHg),PO2(63mmHg),SaO.1%
3、感染相关指标:PCT0.14ng/ml,CRP.0mg/L,ESR88mm/h,G试验.2pg/ml,QFT阴性,隐球菌阴性,血培养、HIV、梅*、肝炎阴性
4、风湿免疫:病*九连检阴性,风湿全套阴性,免疫球蛋白G18.50g/L↑,免疫球蛋白A2.35g/L,免疫球蛋白M0.52g/L,免疫球蛋白E.00IU/ml↑,CD4(22.7),CD8(25),CD4/CD80.91
5、肿瘤标志物:神经烯醇化酶52.46ng/ml↑,铁蛋白.67ng/ml↑,糖类抗原CA-27.82U/ml↑,CYFRA21-.68ng/ml↑
检查资料
.11.3双肺间质性改变,双下肺实变,左侧空洞形成,右侧肺门增大
诊疗经过及体温变化
转入我科室后予以面罩吸氧10L/mi,比阿培南、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激素减量为甲泼尼龙40mg静滴,患者体温持续不退,加用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继续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后胸腔积液ADA、LDH、白细胞均有所下降,但体温时有反跳,血及灌洗液NGS查见马尔尼菲蓝状菌,抗生素升级为替加环素、左氧氟沙星,两性霉素脂质抗真菌治疗,并再次行骨穿、骨髓培养及骨髓活检,患者自觉胸闷、气促症状有所改善,但体温仍有反跳,复查胸部CT(图10)见部分病灶好转,部分病灶增多,胸水量减少。
.11.13双下肺间质性改变,左侧空洞较前有所增大。
骨穿报告:粒系明显增生,伴轻度病态偶见嗜血细胞及病态细胞团(图11)
骨髓活检:穿刺组织灶性稀释,红*骨髓比约5:5,粒红系细胞比例及形态大致正常,巨核系细胞易见,形态无明显异常,网染示网状纤维稍增生,提示大致正常骨髓像
血EB病*核酸(定量):EBV-DNA3.04E+04copies/ml
显微镜下异常细胞团
反复咳嗽、胸闷、发热……病史特点如何?
1、47岁男性,反复咳嗽、胸闷、发热11月余,加重1月余
2、查体:双上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可及散在湿啰音,胸壁可见结痂皮疹
3、胸部CT:两肺间质纤维化改变伴炎症,病灶逐渐进展出现胸水、空洞血中性粒细胞增高、CRP、ESR、PCT升高,G试验偏高,血肿瘤标志物偏高
4、肺功能提示:重度限制性性通气功能障碍,
5、血清风湿指标RO52(++)
6、胸水渗出性为主,胸水ADA、LDH、白细胞偏高,经抗感染治疗后有所好转
7、近期骨髓穿刺见异常细胞团、偶见嗜血细胞
8、外院长期抗感染激素抗炎治疗效果欠佳,经抗炎、抗感染、抗真菌治疗后体温高峰有所回落。
诊断考虑
1、重症肺炎伴肺炎旁胸腔积液可能
2、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
3、EB病*感染
4、嗜血现象
5、菌血症
6、I型呼吸衰竭
7、间质性肺病
8、低蛋白血症
9、轻度贫血
?
病例分析
这是一个发热11个月,住院4次,每次住院持续20~30天,但肺部病灶持续进展,临床过程复杂而曲折的病例。患者中年男性,47岁,反复发热11个月,累计器官主要为肺及皮肤。肺部影像学表现为实变,空洞,胸腔积液影,皮肤表现为呈脐凹状皮疹。病原学依据血和肺泡灌洗液中查见马尔尼菲篮状菌。骨髓见嗜血细胞。但治疗上最大的挑战是在伏立康唑及二性霉素B联合抗真菌治疗后病情反复,反复发热,这让我们思考该患者的反复长期发热,是否可以单用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所解释。
首先,针对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该患者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患者为广西人,居住环境沙发及床上常有老鼠(马尔尼菲篮状菌,竹鼠是天然宿主),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减退(血CD4/CD8:0.91,2次)。
2、患者反复抗炎治疗后,仍有发热,肺部病灶进展,并逐渐出现空洞影。
3、皮疹呈脐凹状。
4、反复血G试验3次升高。
5、血及肺泡灌洗液中查见马尔尼菲篮状菌。
6、抗真菌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家属诉患者体温正常时气促等症状较前明显缓解。
明确诊断
针对以上特点,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诊断明确。
但患者经过积极抗感染、抗真菌、激素抗炎治疗后,虽然患者气促、胸闷好转,体温高峰有所下降,但时有波动,仍需鉴别诊断……首先补充其他病史特点:
1、患者抗真菌治疗后,仍有发热
2、患者胸部CT见右肺门增大,外院曾行支气管镜检查,右下肺TBLB检查,病理为淋巴细胞浸润。
3、血肿瘤标记物见神经烯醇化酶52.46ng/ml↑,铁蛋白.67ng/ml↑,糖类抗原CA-27.82U/ml↑,CYFRA21-.68ng/ml↑升高.
4、骨穿涂片见粒系明显增生,伴轻度病态偶见嗜血细胞及病态细胞团。但骨髓活检病理为大致正常骨髓像。
感染?非感染?鉴别诊断分别考虑了哪些疾病?
首先
从非感染角度进一步考虑
1
肿瘤性疾病
患者多次血中肿瘤标记物升高,支气管镜活检见淋巴细胞浸润,间隔1月余骨穿发现偶见嗜血细胞及少量异形细胞团,需要排除肿瘤性疾病,尤其是血液系统肿瘤,如淋巴瘤可能。但肿瘤诊断需病理,可反复肺活检等寻找病理证据,另外可行全身PET-CT检查评估其他脏器情况,协助诊断有无转移瘤可能。
2
嗜血细胞综合征
目前嗜血细胞综合征尚不能诊断,但骨髓像中已见到嗜血细胞,可以说明,患者目前存在嗜血状态或是嗜血现象,我们说嗜血细胞综合征不是诊断的终点,但出现这种情况,需要及时的处理,以避免炎症风暴本身对机体造成的致命后果。
3
结缔组织病
患者多次外院查到风湿指标Ro-52抗体阳性,发热时曾有双膝关节酸痛,是否患者本身存在基础的结缔组织病可能,虽然我院风湿指标阴性,但仍需要反复排查。
4
成人still病
可临床特征为发热、关节痛和/或关节炎、皮疹、肌痛、咽痛、淋巴结肿大、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以及血小板增多,严重者伴系统损害,由于无特异诊断标准,常常需排除感染、肿瘤和其他结缔组织病后后才考虑其诊断。
其次
从感染角度进一步考虑
1
真菌感染
患者血及灌洗液NGS中反复找到马内菲蓝状菌,存在免疫功能差、居住环境差、高风险发病地域、长期激素抗炎治疗,虽然目前查到马尔尼菲蓝状菌,但是否同时存在多种真菌混合感染及真菌药物浓度不疗程不够,或者真菌药物耐药情况,均有可能。
2
病*感染
患者既往曾经反复多次血中EB病*阳性,曾有过抗病*治疗,但此次血中EB病*仍为阳性,可能存在病*活动可能。
3
结核菌
我国为肺结核高发国家,长期免疫缺陷、长期激素治疗,存在可能继发结核感染可能。
病例分析后,下一步还需做哪些事?
1、反复多部位骨穿,进一步排除是否合并血液系统肿瘤可能。
2、可完善EBUS检查,明确右侧肺门肿大原因。
3、全身PET-CT检查评估其他脏器情况,协助诊断原发病灶及有无转移瘤可能。
4、继续抗真菌治疗。
5、继续激素治疗,以避免嗜血的炎症风暴本身对机体造成的致命后果。
后续治疗观察?
患者因经济原因,暂缓以上检查,并于11月16日出院,继续口服伏立康唑治疗,11月26日电话回访患者及家属,诉患者出院后无发热,精神较前明显好转,乏力较前明显减轻。嘱其1月后复诊。后续如何,请待续集…….
作者介绍
徐金富
同济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上海市领*人才;上海市曙光学者、启明星、浦江人才;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委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青委副主委;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部感染学组委员等。
梁硕
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院PCCM基地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等,研究方向:真菌性肺病、结构性肺病、肺免疫微环境。
孙晓丽
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级PCCM学员,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国哮喘联盟会员、上海市医学会会员,